生活中,有的人总爱打断别人的话,喜欢表现自我,其实,这是一种爱表现心理。爱表现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
一是嫉妒心理会随之出现。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好就生气,情绪失去控制,不知道尊重别人,更不会理解别人,甚至会恶意诋毁他人。
二是影响团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养成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个性。由于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
客观地评价同事与领导的作用,逐渐会形成“独”的个性心理,偏离集体与社会,会出现严重的自私自利行为。
三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人如果有了爱表现心理,内心会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大脑总是得不到休息,睡眠就会出现障碍,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降低,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四是会使人变得善恶难辨,在错误中继续犯错误,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拔,引发极端的行为发生。
五是造成家庭关系僵化,夫妻不和谐,引起经常性的吵架、争辩,甚至引发家庭暴力,导致婚姻破裂。
总而言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谦虚的人总是容易被别人接受,而那些总是在那里显摆自己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令人讨厌。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过街老鼠的话,那么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学会谦虚,不要锋芒毕露。
怎样改变打断别人说话的坏毛病
首先,要换位思考,当自己讲话时别人打断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换位考虑才可能改正。不仅要换位思考,还要换位体会一下,自己讲话正起劲时,别人打断,尝试一下是什么滋味。当想打断别人时,肯定是持有不同意见才会去打断,但是不能仅仅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为了气氛的和谐,美好的友谊,再想插话时,控制住嘴巴。喜欢插话往往是有表现欲,这是一个优点,并不是缺点,但要发挥在正确的地方,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不改正这个问题,当领导发表演讲时,也要上去抢话吗?如果朋友之间的感情不是特别深,往往会因为这一点小事而不欢而散,所以应该试着听一次别人的不同意见,考虑后再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这一点,其实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如果重视自己的前途,就应该好好考虑该怎样讲话,尊重都是相互赢得的。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上乐高课,这是他最喜欢的一节课。课上他非常兴奋,总忍不住小嘴呱呱呱地说。老师在上面说,他在下面说。老师很为难,说了他好几遍,告诉他老师说的时候他不要说。他有时候还是忍不住,课后老师跟我说了这事。我决定要好好引导一下他,毕竟学会倾听也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人尊重的表现。
回到家后,找一个孩子黏糊我的时间,我便把这概念跟孩子说了。我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倾听。比如他说话的时候,我就不打岔,不说话,等他说完我才会说,这就是学会倾听。接着我跟他做了一个约定,以后我们相互倾听好不好,孩子一听我也会听他的,很开心,随口就答应了。
约定好要怎么做,也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自然少不了要多练习的。比如,第二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在吃饭,我跟他爸说今天看到的新闻,他可能忘记了,在我还没说完的时候来一句:“那个小孩不听话,被人抱走了,我就很听话,我不会乱跑的!”这要是在以前,我可能也不会在意,甚至觉得他想象力丰富。
可是,现在不行,这阶段主要锻炼他学会倾听的习惯。所以,我就停了下来,跟他说:“妈妈还没讲完,请你不要打岔好不好,等妈妈讲完了会留时间给你说的!”他接着说:“妈妈对不起!”后面就好很多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除了坚持,有时候要是需要督促的。多留意孩子,必要时候给个提醒还是很有必要的。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好的习惯,父母一定不要跟老师踢“皮球”,多配合老师,从生活细节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效果会更好。
陪孩子练习倾听,已经过过去有两周时间了,现在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随便”打岔了,就连他的老师都说他现在能控制自己了,下课后还特意给他奖励了一个漂亮贴纸。孩子很开心,可见,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他还能从中收获尊重、收获别人的赞美、收获小小的快乐,不是吗?
你家孩子平时喜欢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吗?如果有,不要生气或者吼孩子,试试我的方法吧:找个孩子心情好的空闲时间,明确告诉他什么是倾听,约定好互相倾听、互相监督,说到做到。如果这样做没有多少效果也不要气馁,大人总比小孩想得远一点,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另辟蹊径。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看《小猪佩奇》家长就可以陪他看,这里面就有一集是讲佩奇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最后被猪妈妈教育了,看到这时候,家长可以借题发挥一下,让宝宝知道自己平时喜欢打断别人说话是不对的,让他和佩奇一起改掉这个坏习惯。
再或者,有些孩子喜欢看绘本,我们就可以找这方面的绘本,陪他看。好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所以,发现孩子有不好习惯,家长想办法耐心引导就对了。
妈妈讲述:孩子总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儿子瑶瑶今年5岁了,是个聪明、帅气的小男孩,他嘴巴特别甜,爱说话、爱唱歌,很讨人喜欢。但就是有一点不好,大人在说话的时候,瑶瑶总喜欢问这问那的插话,打断别人说话。那天,家里来了个同事,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他一会过来说说这个,一会过来又说说那个,总想插嘴,我跟他说:瑶瑶,妈妈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会吧。可他依然吵个不停,同事没坐多久就走了,我真的很尴尬,也很生气,感觉孩子很没礼貌。 孩子讲述:爱插嘴有原因 孩子喜欢打断别人说话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我感觉被忽视想引起别人注意。 现在的孩子多是以自己为中心,他无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这样,他们会感到被忽视、被冷落,希望用插嘴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2、我的计划被打乱。 有时,家长会犯这样的错误:和孩子约定好的计划,由于客人的到访而临时取消,却没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释。这时候,孩子就会在大人说话时插嘴,就是想提醒家长,我们的计划还没完成呢。 3、我对谈话的内容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也越来越好奇。当家长与客人的谈话引起他的好奇时,孩子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希望得到解答,这是他们了解周围世界最常用的方式。 5、家长没有给我做榜样。 孩子爱插话,也许仅仅是因为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很多家长常常在与孩子说话时没耐心 ,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自己补充了后半句。想要让孩子不插话,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插话。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会换来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6、我还没学会等待。 1、告诉孩子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 2、让孩子受到关注。 当孩子感觉被忽视时,会打断别人以引起注意。父母可以先郑重地向他人介绍宝宝 ,这能让宝宝感觉自己很重要,没有被忽略。让孩子明白,你时刻在关注着他,不需要通过插话的方式来吸引注意。 3、给孩子参与谈话的机会。 如果孩子插话的内容与大人正在交谈的话题有关,可以试着让其融入大人的谈话中,并引导孩子思考、学习与人沟通;当你和客人谈到一些孩子不理解的事情时,可以适当抽出一些时间,向孩子解释。粗暴地拒绝孩子参与谈话,只会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4、有言在先,讲明要求。 大人在进行正式的谈话之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叫孩子不要插嘴或打断大人的谈话。如可以说:现在妈妈有一些很重要的事要跟爸爸谈,你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打断我们说话。好吗?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一般也会遵守的。如果孩子中途控制不住自己,又跑过来企图打断大人的说话,大人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提示,提示孩子不要打断大人的说话。 5、及时表扬,做好正强化。 如果大人在谈话的时候,孩子有一次没有打扰大人,那么待大人谈话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地表扬孩子的这种行为,使孩子这种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得到好的强化。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养成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6、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因些,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比如与孩子交谈时,不要因一时的冲动和激动,随意打断孩子的说话,要尊重孩子,待孩子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7、教孩子学习等待。 想办法让孩子知道,需要等一个人讲完了,另一个人才能接下去讲。试着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让孩子了解插嘴带给别人的不良感受。 孩子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并不可怕,只要爸妈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具体对待,要改变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就不难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75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