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说话时表情透露出的心理(如何通过别人的表情,动作等看出别人的心理?)

佚名 2023-07-03 18:49:51

1、遮口

听话时用手遮口的人,一般比较胆小、羞怯。

女性以口小为美,用手挡口是为了雅观,掩饰其口大的缺陷。但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谈听话的过程中,刻意地用手或手绢遮口,目的是要强调自己的女性美,企图让人认为她教养好,以期能够引起对方的关注。

2、打手势

这类人听话时常会有一些手部动作伴随,如摊双手、摆双手、相互拍手、做暂停的手势等。这类人做事果断、自信十足,喜欢充当领导的角色,对别人爱加以指批判。他们比较有实力,很有男子汉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这类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并且有很好的演讲口才,说服力比较强,待人热情,对朋友也很真诚。但他们爱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格,不会轻易把别人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这类人事业心很强,一般会凭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成就。

3、不时地拉拉耳垂

有些人听人谈话时爱拉自己的耳垂。当我们谈话时,看到对方不断用手拉耳垂,这个动作表示他不想听你一个人说个没完,想打断你的谈话自己发表意见。在小学生时期,我们常有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如果一遇到想发言的情况,便会有举手的欲?,可是又怕回答不好老师的问题。手没举起来只好用拉耳垂的动作来替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拉耳垂的习惯。因此,这类人一想到要打断对方讲话,便会一面在心里祈望,一面用手付诸行动。心理学家从研究中发现了希特勒就是一位习惯拉耳垂的人,这可能与他幼年时期不顺利的生活遭遇有很大关系,这同时还体现了神经质的特征。

4、拍打自己的头部

这个动作的意思是表示听话人对自己懊恼和自我谴责。

有些人爱拍打自己的后脑勺,说明他们比较冷酷,不太注重感情。他们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爱利用别人,而且一旦这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把他一脚踢开。但这类人比较聪明,思想独特,做事有主见,对新事物有大胆尝试的精神。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只是感情淡薄人缘不好。

一些女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低着头玩弄着自己佩戴的各种饰物,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内向的,因为和别人说话比较紧张,因此才会通过玩弄饰物来缓解紧张情绪。而在情感方面,这类人的感情不容易外露,她们的感情是比较细腻的。

如何通过别人的表情,动作等看出别人的心理?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在交谈时怎样从对方的眼神和视线里探出对方的真正意图。

1.和你谈话时,他的眼睛并不是看着你
在说话进入正题的时候,对方时而移开眼光看向远处的话,不是他根本不关心你说些什么,就是正在算计某些事情。

2.瞪着你不放时
遇到对方有“啊!事到如今,听天由命吧!”这种态度,则表示他的谎言或罪过即将被揭穿,此时他瞪着你不放就是一种故作镇定的姿态。

3.眼睛上扬
眼睛上扬,是假装无辜的表情。这种动作是在佐证自己确实无罪。目光炯炯望人时,上睫毛极力往上抬,几乎与下垂的眉毛重合,造成一种令人难忘的表情,传达着某种惊怒的表情。斜眼瞟人则是偷偷地看人一眼又不愿被发觉的动作,传达的是羞怯腼腆的信息。这种动作等于是在说:“我太害怕,不敢正视你,但又忍不住地想看你。”

4.眼睛眨动
眨眼的系列动作包括连眨、超眨、睫毛振动等。连眨发生于快要哭的时候,代表一种极力抑制的心情。超眨的动作单纯而夸张,眨的速度较慢,幅度却较大。动作的发出者好像是在说:“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以大大地眨一下以擦亮它们,确定我所看到的是事实。”睫毛振动时,眼睛和连眨一样迅速开闭,是种卖弄花哨的夸张动作,好像在说:“你可不能欺骗小小的我哦!”

5.挤眼睛
挤眼睛是用一只眼睛向对方使眼色表示两人间的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中,两个朋友间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比场中其他人都接近。两个陌生人间若挤眼睛,则无论如何,都有强烈的挑逗意味。由于挤眼睛包含两人间存有不为外人知道的默契,自然会使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因此,不管是偷偷的还是公开的,这种举动都被一些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

6.眼睛往上吊
这种人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喜欢有意识地夸大事实,他们性格消极,不敢正视对方。

7.眼睛往下垂
这个动作有轻蔑对方之意,要不然就是不关心对方的情形。这种动作的发出者一般个性冷静,本质上只为自己设想,是任性的人。

用表情包聊天的人是什么心态?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表情来聊天的原因是;表情包能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并不断引发传播,也是大众心理需求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情包正在承载着文化的分量。表情包在互联网时代,是人们表达情绪的重要工具,很多时候,一个表情包就胜过万语千言,甚至一句话背后加不同的表情包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表情包是如何流行起来的?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利用ASCII(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字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情符号:-) ,从此,网络表情符号一发而不可收,从最初在对话中的偶尔使用,到每段对话都出现,再到“斗图”,表情包撑起了网络交流世界的半壁江山。为什么表情包如此受欢迎?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们不断改变来适应外界社会,与大众融合。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曾给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可见表情动作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在日常交流中,语言和文字并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为了克服这种交流的无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辅以表情、手势、肢体动作来做补充,表达更多信息,而交流的双方也会借助这些要素来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但是在互联网交流中,我们少了一些面对面交流的临场感,传达的信息会被扭曲,而表情包恰恰弥补了这种缺失,代替了面对面传播中的表情动作,弥补了文字聊天的不足。爱用表情包:那你一定很受欢迎吧。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情包是对同理心的考验。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更多的人,比起不经常用的人,更加让人感到好相处。爱用表情包的人,会意识到干巴巴的文字内容可能会带来误解,所以会用心挑选一个合适的表情包让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好地传达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这其实就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现。同理心强的人,不是简单地善解人意的人。他们的表情包,会让你一看到就觉得 “啊,我能穿越屏幕感受到对方的温度吗” 的感觉,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美国最大的网络交友社区 Match.com 一项调查甚至发现:在网络社区聊天中,那些频繁使用表情包的人,他们在 Match.com 网上牵手另一半的成功率也更高。
表情包:你的社交人格面具。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对于表情包的喜爱也各不相同,他们习惯用群体之间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更倾向于一种“抱团行为”。例如中老年群体偏爱闪闪发光、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表情包等,年轻群体偏爱讽刺、幽默、流行的元素来表达戏谑态度。这是一种内在心理需求的体现,人们渴望获得心理上的互相认同,这也是安全感的来源。表情包的使用在社交网络上展现着每一个人的性格、审美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表情包便是文化认同的体现形式,人们借助表情包塑造身份认同,寻找归属感。这些表情包背后,也是我们用文字和表情创造出的虚拟形象,它或许并不是你的真实性格,但却是你想展示给其他人看的你自己。表情包:缓解尴尬的利器,社恐的福音。在日常生活交流之中,无论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有多高,总会有难以通过文字或者面对面沟通的事情,像生活中需要向不熟悉的同事求助,或者产生误会需要道歉等等,直接的交流可能会有些尴尬,如果配上相应的表情包,如“卖萌”“可怜”等,就能很轻松地表达出不好意思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给对方留下容易亲近的感觉。像初次进入到新环境或者和长辈领导聊天,还有一些经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表情包会轻松地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有时在文字交流之中隔着屏幕,我们或许无法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或者当聊天进行到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一个表情包,就可以轻轻松松化解文字聊天的僵局,简直是社恐人群的救星了!如果是在现场交流中,一个社恐患者很可能不善表达,与人见面局促不安。但在网络世界中,一个表情包就可以缓解尴尬,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互联网文化日益流行的今天,面对面交流机会不断地减少,社交恐惧患者数量会不断增加,不过至少表情包让社恐患者在网络世界上能更加自如地表达情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7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