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科学告诉你“假期效应”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随处可见的心理学效应?)

佚名 2023-07-03 09:10:33

2016年09月06日讯 每个人都明白度假是减压的最佳方式之一,但究竟度假能为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最近,一项研究比较了度假与药物治疗对机体一些指标的影响,发现两者都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长久的影响。

衰老以及一般的健康水平等受到了度假这种方式的影响,研究者们招募了94名30-60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为期6天的休假式调查。

在所有参与者中,有64名并没有长期服用药物的经历。之后,作者将这64名志愿者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进行简单的娱乐,另外一组则接受了特定的医疗项目。

剩下的30名志愿者被认为属于具有服药经历,这些参与者同样被要求参与了特定的医疗项目。

之后,作者采集了所有参与者在度假前后的血液样本,并询问了他们在度假前后的心里状态。

接下来,作者比较了度假以及医疗处理前后参与者血液样本中2000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以上三组参与者在接受试验之后心里状态都有明显的提升。而对于有服药经历的参与者来说,她们的抗病毒生物标记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们的结果表明,"度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人们的抗炎症以及急性伤愈等方面的免疫功能"。

而之后的追踪调查结果则表明所有参与者在度假之后一个月中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对于有服药经历的人群来说,他们在度假之后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抑郁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减轻。

这一发现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冥想等行为对心理状态的长期效应,尽管这一领域目前仍处于较大的争议中。

"根据我们的结果,冥想的优点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而且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也有可见的益处",来自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家Rudolph Tanzi说道。

"冥想应该是能够释放压力以及恢复免疫系统机能的方式之一,这也进一步改善了人们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虽然这一结果十分有意思,但研究者们也指出由于试验的样本量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的样本来验证他们的结论。

相关结果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上。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随处可见的心理学效应?

? ? ?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效应可谓是无处不在,而它同时也是无声无息地影响着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从某些意义上看,心理学效应普遍还是有益的,比如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呀、创造力或社交能力什么的,但亦有一些心理学效应是有害的,往往会会导致我们的认知偏差、情绪失控或人际冲突!

作为例子,下面我总结了几点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希望能让你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一起来看看叭~

一. 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是指我们倾向于寻找、关注和记住那些符合我们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我们观点相悖的信息。

就比如当我们对某个人或者某物产生好感时,我们往往会关注他们的优点,而忽略他们的缺点。在现实生活中算是特别常见吧,像我就是买一些数码产品时,因为对小米这个品牌有好感吧,所以就总是倾向于相信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更好,即使有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效应虽然不会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但还是建议大家应该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哈,避免因为个人喜好而产生偏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呀!

二. 团体迷思

团体迷思是指在一个团队中,为了保持团队的和谐和一致,成员们往往会压制自己的异议,放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种效应可能导致团体内的错误决策或不合理行为,因为个体过度依赖集体中的共识,而不愿意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观点。

举一个例子吧,在一个学生团体中,大家都认为特定的考试答案是A选项,尽管有一个学生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B选项。由于其他成员的坚持和共识,这位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并最终选择了A选项,放弃了自己的独立观点!是不是觉得和从众心理是不是相似呢,但还是有区别的哈,它会更加综合一点。

?.团队中的多样性和独立思考是非常宝贵滴。我们应该有着不同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共同推动团队的进步才是正确的!

三. 哈洛效应

哈洛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个特质的印象,会影响我们对他其他特质的评价。

就比如说, 当某人在一次工作面试中表现出色,给面试官留下积极的印象,那么面试官可能会对该人的其他方面也有一个积极的期待。即使在接下来的面试阶段中,该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平平甚至有所失误,面试官仍可能会倾向于保持对该人整体能力的正面评价,因为第一次积极的印象对他的整体评估产生了影响!这也间接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呀。

?.外表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学会看到他人的内在美,避免因为外表而产误判。

四.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同一信息或情境的理解和评价受到呈现方式或表述方式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或偏好。

举个例子哈,假设有一项医疗研究,研究人员向参与者提供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案A是这种治疗方法有80%的成功率。 而方案B则是这种治疗方法有20%的失败率。

尽管实际上这两种表述描述了相同的情况,但由于呈现方式不同,人们对治疗方案的偏好可能会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当使用方案A的描述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因为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成功率上。然而,当使用方案B的描述时,人们更倾向于回避这种治疗方法,因为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失败率上!

?.信息的呈现方式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学会从本质上分析问题,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五.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第一个接触到的信息的影响,从而对后续信息产生偏见。

假设你正在考虑购买一台电视。当你进入商店时,注意到有一台电视标价为1000元。然后,你看到了另一台电视标价为2000元。虽然你对电视的实际价值没有确切了解,但这两个价格成为了你评估电视价值的参考点。

而在此情况下,标价为1000元的电视成为了一个锚点。由于锚点的存在,你可能会倾向于认为2000元的电视是高端产品,而1000元的电视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这个锚点对你后续的决策产生了影响,你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电视!

?.我们的判断往往是容易受到第一个信息影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信息就是正确的哈。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独立思考,避免被锚定效应所束缚呀。

总之,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千姿百态,它们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解这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决策质量。希望以上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呀,让你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心理学的十大效应定律是什么?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科学中 十三天是一个什么定律

十三法则

一、墨菲定理
“如果坏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一些推论:
①人生哲学: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②处世原理:1.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2.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3.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③关于爱情:1.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2.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④生活常识:1.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2.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3.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4.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5.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6.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二、二八法则
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 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始终坚持会员制,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
“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三、马太效应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四、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五、“不值得”定理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六、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效率。这样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七、零和游戏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翰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这些企业经营管理定律只能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至于什么条件下适合借鉴哪一种,回到手表定理上去,你需要自己选择一块戴着舒适而又走时准确的手表。

八、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48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