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讯】近日,海南省锦山中学学生韩某壮被发现于镇畜牧站宿舍二楼的家中死亡,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文昌市公安局与海南省公安厅刑技专家组会商认定,韩某壮的死亡排除他杀的可能。由此我们严重认识到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该事件是目前推测是由于模仿网络上的死亡游戏引起的死亡,不由的感叹如此年轻的生命就如此逝去,同时也警惕了我们现在的父母,应该多与青少年沟通,并且应该给予他们辫识网络上的一些危险事件,同样也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一切行为习惯,并且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还要避免一些心理疾病的出现。一些青少年沉迷暴力网络游戏,对生命观产生深层的负面影响。学校方面也应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比较喜欢模仿感兴趣的事物,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长期沉湎于暴力游戏不仅仅影响孩子的心理、还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和行为。谈及此事,文昌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现在孩子的性格多数起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因此家长应从小关注孩子的性格成长,正确的约束孩子不要沉迷游戏,并且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一定的辫识,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一个在成长当中的事情,这将影响他们一生。
减少未成年人暴力行为,削弱这些不良的负面影响,学校一定是要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对学生的生命认知这是最重要的;家长在平时也需要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向他们普及正确的认知,经常带孩子出门开阔视野,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引导孩子们总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同全社会合力为孩子筑起一道防火墙,不再让悲剧重复上演。
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似乎现在的青少年的心理成熟年龄有所提早,就是我们所谓的早熟。并且因为早熟,就出现了思想复杂,容易多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来的心理问题被暴露出来,但是我们从孩子的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近日,就有一名初三学生午休时从宿舍5楼跳下,根据了解,该男子曾在学校做心理测试,被老师叫去谈话。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广州市某中学,一名初三的学生,中午午休的时候,从5楼宿舍冲出来跳下,造成重伤,目前正在抢救中。
根据男子的母亲表示,孩子之前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并且一直以来他都不是一个叛逆的孩子,都是一个挺乖巧的男孩子,学习成绩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男害的母亲也是很着急,很不知所措,到底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情况?目前案件也正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但是事后,校方的态度让男孩母亲无法理解。毕竟孩子是在学校出的事情,可是自从他们把孩子转移到市医院之后,学校一个电话也没有打过来关心孩子的情况,一分钱也没有出。 而对于孩子当时为什么会从学校的宿舍楼掉下去,学校校长的回答具体情况要问校办,他并不清楚。 我觉得这种做法,似乎就是学校有意要逃避责任。但是孩子是在学校出事的,无论如何校方一定要负一定的责任。
由这次的案件可以看出,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因为心理问题出事故的青少年越来越频繁。
一份关于儿童自杀心理研究的报告显示,约有24%的中小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其中认真考虑并且准备实施自杀计划的人,占比约15%。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但各种心理干预机制好像并未奏效。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青少年轻生发生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要启动危机干预预警系统,将心理危机干预应用于青少年群体的各种突发事件当中。
于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都要求校园内开设心理咨询室、并配齐专职心理老师,设置服务热线等方式以便方便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并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
但青少年轻生事件仍然频发,某城市医院的门诊数据显示,13~16周岁,抑郁症伴随轻生倾向的患者占学生患者比率很高。
各种心理干预机制之所以失效,多因主动寻求帮助的青少年比例较低。
遇到过一些有抑郁自杀倾向的孩子,多数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感情不好的家庭,他们在家里感觉不到关怀与温暖,甚至在学校也没有比较要好的朋友。
这样的孩子多数不太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感受,当然有时候还会有一些自卑,自己的难处和痛苦也不太想和别人倾诉,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根本不愿意说给别人听,也怕别人会笑话自己,把所有的心事都藏在心底,直到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选择轻生。
各种心理干预机制之所以失效,就是因为中间少了一个环节,青少年心理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
回头看看这些轻生的年轻生命,大多数是因为学业压力、亲子矛盾,深度网瘾以及拖延惯性产生的心理冲突等而导致的,但这些问题并未被及时发现。
作为孩子的家长,很多时候只注重孩子的生活质量,给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并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有些孩子没了之后,家长都觉得不可能。
而事实上父母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情绪问题都会无时无刻传导给孩子,再加上孩子考核压力,排名焦虑等导致的负能量,就成为压垮青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孩子们朝夕相伴的是孩子的家长,最可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问题的也是家长,只有家长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问题,这个时候家长的干预才是最有效的。
只有家长发现问题及时联合学校的干预手段,才能将孩子从悬崖边拉回来,没有家长的关怀与关注,学校的干预机制就形同虚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46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