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只会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应该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大问题,相对于学习问题来说,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颇为重要,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在身体上健康,在性格上也更为活泼开朗,健谈多话,乐观自信,与老师同学和亲人相处融洽,那么就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心理讲康教育,心理教育知识要记牢。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常会看见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有抢劫的,有强奸的甚至还有绑架杀人的,青少年的犯罪率也越来越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家长们没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在农村很多的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时间久了,这些留守儿童难免会存在心理问题,变得孤僻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不爱言谈,有的甚至抑郁自闭等等。
那么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童年,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家长们就要注意了。青少年的孩子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许多事情都很好奇,一旦没有正确的指导就会出错,因此家长们要时刻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告诉他们要乐观开朗,要活泼自信,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比如书法、绘画、唱歌和跳舞等等,让孩子尽量去接触外界,多沟通多交流,时刻关心引导孩子。
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爸爸妈妈们要有耐心,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时刻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教育,每做一件事都要鼓励支持孩子,还有有错误也要明确的指出,让孩子改正,多读书和孩子多交流,了解青少年的想法就会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孩,家长们要从自己做起。
应该设立一些相关的心理机构。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列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其心理健康状态,正确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应该是当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1、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反之,生活在一个恶劣的、充满视觉听觉上污染的环境,必然使人厌恶、焦虑、烦燥、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二·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可能出现青春期躁动和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来摆脱这些不良情绪。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开设电话咨询、信件咨询、学生个体咨询及家长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力求相互信赖,注重情感,并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诊断症结,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以获得心理疏导的圆满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
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个别学生在自我发展、课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碰到心理障碍,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困扰时,或个别学生因心理障碍困扰而出现行为偏差倾向时,就需要学校专门的咨询人员进行咨询和指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大多是因为作业多、上课拖堂等。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扩展资料: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学校要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内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
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惠,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心理健康的标准:
1、青少年标准
智力正常。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有心理自控能力。有健全的个性特征。有自信心。有心理耐受力。
2、中年人标准
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3、老人标准
充分的安全感。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36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