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马同学: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注释】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2、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报怨以德:此句当移至七十九章“必有余怨”句后,故此处不译。
4、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
【大意】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黄老师 答:《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是积精累气而成就之无为法。其积累的方法,看似有为而实无为,无非是“体味无味无事”,并将此法用于任何“容易”的细节。一切以“德”――先天元神――待之,以“细”字诀应对万事万物――至其终极,细无可细,则宇宙之最细――精――也就恍惚眉目之间。凡事“细”心皆容易,“细”哉“细”哉,何入道之容易哉!这章描述了无为法之中最平坦的通途。
《道德经》的理法体系,与易经尤其是先天易非常吻合,是一个体系的传承。如本章的“细”字诀,非经先天易之“类象”功夫淬炼,不能用到炉火纯青地步。如不能达到极致,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tyxsdy/62428.html.
上一篇: 关于实修打卡以及勉强到自然无为
下一篇: 师生对答:道德经第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