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马同学: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注释】1、歙(xī):敛,合。2、固:暂且。3、取:一本作“夺”。4、微明:微妙的先兆。
【大意】物极必反,势强必弱,这是自然不易的公理。能够明了这个道理而加以运用,自然就无往不利了。任何事物,要收敛的,必定故意扩充它;要衰弱的,必定故意强盛它;要废弃的,必定故意兴盛它;要取去的,必定故意给予它。这个道理,看似隐微,其实很明显,那只不过是柔弱胜刚强的征兆罢了。柔弱能战胜刚强。鱼儿不能离开它生活的深潭,国家也不能轻易地把机密和利益拿出来炫耀。
黄老师答:第三十六章,是讲述“阴阳可以相互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基本原则。在阴阳转化的过程中,有一些微妙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老子称之为“微明”。微明,就是微小的光明。就是玄关强极转弱、张极转歙、兴极转废的关键点,这时候,要“夺”过来。方法:以柔、以弱,神(鱼)炁合一。这就是人体这个小国家的“利器”。
大成净土的方法:太乙心咒或“一道灵光一把剑”的口诀。原则也是一样的。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tyxsdy/62408.html.
上一篇: 师生对答: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