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见图2-1-1、图2-1-2、图2-1-3、图2-1-4)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见图2-1-1、图2-1-5)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三、暑湿感冒
(一)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见图2-1-2、图2-1-3、图2-1-4、图2-1-5、图2-1-6)
(2)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的中脘,然后是上肢内侧的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膻中至中脘,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
四、病例
陈某,女,32岁。晨起骑车受风感冒2天,伴微热恶寒,头痛,微汗,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苔薄白。曾自服西药,效果不明显。取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又取少商、大椎、太阳、印堂采用放痧法,使少量出血。治疗2次之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1次而愈。
感冒俗称“伤风”,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由于感邪的不同、体质的强弱不一,感冒可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等。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流行性感冒”。
感冒主要是病毒引起的表现,治疗应该抗病毒,是可以刮痧治疗,可以刮大椎穴,合谷穴,风池穴,还有膀胱经,督脉,多喝水,注意休息等。
刮痧治疗
特效穴位:大杼、风门、肺俞、大椎、中府、尺泽、合谷、少商、风池、足三里穴,膀胱经,督脉,肺经。
操作顺序:
1、刮背部膀胱经发际下至第七胸椎,重点刮大杼、风门、肺俞穴,刮15-20次。 2、刮风池穴,10-15次。
3、刮督脉发际下至第七胸椎,大椎穴可以重刮,还可放痧,10-15次。 4、刮肺经,10-15次,重点刮少商穴,在少商穴放痧。 5、最后刮合谷穴和足三里穴。
拔罐治疗:
特效穴位:大椎、风门、肺俞、肩井、身柱、大杼、督脉、膀胱经。 操作顺序:
1、沿督脉后发际下至腰骶尾部,背部正中后发际下至两侧肩外,以及膀胱经第一胸椎至骶尾部行走罐治疗,每天1次。
2、对以上经脉循行也可以采用闪罐法。
3、取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和肩井穴流管,留置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次。 4、刺络拔罐。取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和身柱穴,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钟,取罐后清洁皮肤,消毒针眼。
注意事项:
1、刮痧或拔罐后,饮热水,以协助发汗退烧,饮食要清淡。 2、勿暴露出痧部位或拔罐部位,御寒为主。
刮痧主要是通过使用刮痧器具和正确的刮痧手法,蘸取介质在体表反复进行刮拭,使皮肤出现“出痧”现象,达到活血通络,祛邪排毒的效果,对于很多疾病有治疗功效,那么刮痧对感冒有什么作用?
刮痧对感冒的作用
感冒刮痧基本操作方法1.刮头面部,双侧迎香,由头前部上星穴向后,经百会,风府,大椎等穴,刮至身柱穴处,着重双侧风池,以患者感觉疼痛或能承受疼痛为度。
2.刮双侧上肢部,由胸前中府穴沿上肢前外侧向下,经尺泽穴,孔最穴,刮至少商处,沿肘外侧手三里穴处沿前臂外侧向下,经阳溪穴,合谷穴,刮至商阳穴处,以皮肤发红,充血,感觉疼痛或能承受疼痛为度。
3.刮双侧下肢部,刮双侧足三里穴,以皮肤发红,充血,感觉疼痛或能承受疼痛为度。
4.刮肩背部,先由风池穴沿颈部刮至肩背部,经过肩井穴至巨骨穴处,再由颈部天柱穴处沿颈部及脊柱两侧向下经大杼穴,风门穴刮至肺俞穴,以皮肤发红为度,出现紫红色瘀斑为度。
感冒辩证加减刮痧疗法
刮拭穴位: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外关。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再刮上肢外关。
刮拭方法:泻法。
刮拭穴位:风池,大椎,曲池,尺泽,列缺。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风池,大椎,再刮上肢曲池,尺泽,列缺。
刮拭方法:泻法。
感冒刮痧取穴原理风府,大椎穴可祛风散邪,清热解表;膀胱经上各穴可疏通太阳经经气,散风寒解表邪;风池可疏风解表。感冒外邪易伤及肺卫,肺经上各穴可通调肺经气血,振奋肺脏功能,从而清解表邪,祛邪外出,外邪由表入里,而犯阳明经,故取手阳明大肠经诸穴以清热祛邪外出。
刮痧主要是通过使用刮痧器具和正确的刮痧手法,蘸取介质在体表反复进行刮拭,使皮肤出现“出痧”现象,达到活血通络,祛邪排毒的效果,对于很多疾病有治疗功效,那么刮痧对感冒有什么作用?
感冒刮痧注意事项1.头部,面部不必抹刮痧油,不可出痧。
2.感冒患者经刮痧治疗后,可喝适量红糖水或姜汤,以利祛邪,感冒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刮合谷,内关穴,迎香穴及足三里穴,可预防感冒的发生,平时保持室内通风,坚持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
3.许多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脑等前期症状与感冒有相似之处,治疗时应鉴别清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tuina/107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咳嗽的刮痧疗法
下一篇: 中风的刮痧疗法(刮痧的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