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生活或活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急性病变。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阴暑、阳暑,若头晕、头痛、懊侬、呕恶者称“伤暑”;猝然昏倒者称“暑厥”;兼见抽搐者称“暑风”。
中暑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陈一施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或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证在临床上分轻重两型,表现各不相同。轻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面红为阳暑;若见精神疲惫,肢体困倦,胸闷不畅,为阴暑。而重证则见壮热无汗.肌肤灼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燥,神志昏迷,手足痉挛或抽搐。
(二)治法
(1)选穴 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
放痧穴:大椎。(见图2-17-2、图2-18-1、图2-18-2)
(2)定位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哑门: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O.5寸,第一颈椎脊突下。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风府、哑门,然后用三棱针放痧大椎穴,再刮背部膀胱经,最后刮前臂内关、合谷穴。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大椎放痧。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府至哑门穴,由上至下,宜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为度。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然后刮拭背部膀胱经穴,分别为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和旁开3寸二线,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分别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部合谷穴,各30次,出痧为度。
二、病例
郑某,男,48岁。在工地施工中,突觉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而后突然昏厥,被工友送至医院。入院后送急症检查,脉搏102次/分,血压60/100mmHg,呼吸快而浅,瞳孔扩大,对光反应迟钝。取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穴行刮痧治疗,并予大椎穴放痧。1小时后测血压70/110mmHg,对光反射恢复,神志清醒。
可以
01、中暑怎么刮痧
1、患者可正位坐或仰卧、俯卧。为其刮痧者用刮痧板或其他适用器具,沾上少许刮痧油或食用油,在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从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刮动,直至皮下呈显出长形的紫红色痧痕为止。刮痧时用力要均匀,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以随时调节力度。
2、首先刮背部,从第七颈椎起沿督脉直刮落至第五腰椎为止;接着刮颈椎两侧,从上往下各刮出一道痧痕;然后从第一胸椎两侧,沿肋间向外下斜刮,左右两侧交替刮,通常两侧各刮出5道痧痕,长度约5厘米,间距约2厘米。
02、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擦要轻,当皮肤呈红色或紫色(疤痕)时,可以停止,以防止刮伤皮肤。
2、过度疲劳、皮肤溃疡或炎症、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体内肝硬化或严重水肿的患者不能刮痧;刮痧时低血压和低血糖的患者强度应轻;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应从下往上刮,强度应轻。
3、冬季刮痧时注意保暖;夏季避免暴晒,应在室内阴凉处,但不得让风口或风扇直吹患处。
中暑俗称“发痧”,常发生于夏季或长时间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均可诱发此病。中暑的病情有轻症及重症两种。轻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口渴、发热不出汗、烦躁不安、全身疲乏、肢体自觉酸痛等。重症病人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有肢体发冷、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全身冷汗,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昏迷、腓肠肌痉挛及四肢抽搐等。
【刮痧部位】
刮百会;刮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点揉神阙、关元、劳宫;刮委中;点揉涌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tuina/10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