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负辞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什么是负辞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采用负式的话(即含有“不”的),表明郑重的正意,并使语言表达显得缓和、委婉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释]
例1: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孟子·公孙丑》)
例1意思是:周公使管叔监督殷国,管叔却率领殷遗民造反;如果周公早预见到这种结果,还使管叔去监督,那是他的不仁;如果周公未曾预见到这种结果,而使管叔去监督,那便是他的不智。其中“不仁”、“不智”都是负辞,正意是“仁”、“智”的反面。
例2:应该感谢高岩,他这个特护当得可真不易。因为我变得反常的坏脾气,他受了多少委曲多少苦啊。(刘琦《去意徊徨》)
例2的“不易”也是负辞,正意指“难”。
[辨析1]负辞与带“不”的负式词语。负辞有的沿用已久,已成为日常使用的词语,人们早就不觉得是负辞,如“不朽、不幸、不肖、不足、不乏、不满、不公、不通、不合、不详”等等,都只能视为是词汇现象。严格地说,带“不”的负式的词语,只有在特定语境中,着意于婉转语气的,才是负辞。
[辨析2]负辞与语法的否定句。负辞与语法的否定句都可用“不”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区别是:
(1)负辞只用“不”构成负式的话;而语法的否定句所用的否定词,除了“不”之外,还有“没、非、没有”等否定词。
(2)负辞只有单重否定;而语法的否定句包括单重否定、双重否定、多重否定等等。
(3)负辞以负式的话语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所表达的是郑重的正意,语气都比较缓和、委婉;语法的否定句在不同的类型的句式里,会有不同的语意和语气,以双重否定式为例,有的比单重肯定式的语意和语气要轻些,有的则比单纯肯定式在语气和语意上要重。
什么是故复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什么是故复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故意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深入地重复表达相同或相近的语意的一种修辞方式。
“故复”首见于冷钰南《谈故复》一文(《修辞学习》1985年第2期)。
[例释]
例1:这件事你亲自去办,立刻,马上。
例2:青藏铁路可说是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完成的伟大工程,让国人自豪的成就,一个世界奇迹。
例3:夜深人静时分,仰望明月,不免感到一丝孤单,一丝寂寞。
例4: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全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着他们转。
例1“立刻”、“马上”意思相同,故意重复以强调即时行动的要求。例2用三个短语重复表达对青藏铁路工程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美,从“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到“国人”、“世界”范围逐渐扩大,可称为“层递性故复”。例3中,“孤单”和“寂寞”两词的词义虽各有侧重但相通,这里共同表达对月夜的内心感受。例4中,前后两个分句语言形式完全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近,后一分句可以看作是对前一句意思的解释、说明。
[辨析1] 故复与避复。故复和避复都是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区别是:
(1)目的不同。故复的目的在于通过连续使用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句子去突出语意;避复的目的是避免语言形式的雷同和简单重复。
(2)构成项的地位不同。故复中重复的各项可以删略,而不影响整个表达的基本语意,也不影响其表达的成立;避复中的各项不能删略,否则表达不能成立。例如:“这篇小说有几个词还需要推敲,那篇散文也有几处文字需要斟酌。”其中,“推敲”和“斟酌”是同义词,为了避免单调,在第2个分句使用了“斟酌”,如果删除“斟酌”一词,第2个分句就不成话了。
(3)手段不同:形成故复的手段形式多样;而避复手法单一,仅限语法性质相同的同义近义词的替换。
[辨析2] 故复与变文。见“变文”条。
[辨析3] 故复与繁复。都使表达形式纷繁、复杂,强化语意,区别是:
(1)着眼点不同。故复着眼于语言单位的形式和语意之间的关系,即故意使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某一语意;繁复着眼于语言的风格,即表达具有繁丰的风格。
(2)构成条件不同。故复可以由两项不同的语言单位构成(如上文例1、3、4);繁复需要多项(至少3项)才能构成。
当然,如果故复中有多项不同语言单位,也会形成繁丰风格,例如:“在乡间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我充分享受到了久违的自在,安逸,闲适。”可以看作是故复和繁复兼用。
[辨析4] 故复与反复。见“反复”条。
反语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反语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如下:
1,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你可真了不起啊。
2,他把所有的人都给骗了,不得不说他的确有一套啊。
3,反语怎么造句你都不会,你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词表和词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折绕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下一篇: 什么是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