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什么是小律和排律(律诗分是为什么呢 )

大道家园 2023-07-31 11:23:55

什么是小律和排律按照律诗的平仄要求写的诗,每首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和七绝),八句的叫律诗(五律和七律)。此外还有两种:一种叫小律,一种叫排律。

(1)小律。小律是指六句律体诗,包括五言小律和七言小律等。小律不管五言还是七言,都是只有六句,共有三联,平仄格律也同样要“对”、“粘”,平收句要押韵,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首联可以对仗),但中间一联则必须对仗。如果首联出句入韵,全诗共有四韵,首句不入韵,共有三韵,又称三韵律诗、三韵小律(即使首句入韵,仍称为三韵小律)。

如白居易的五言小律《寒归夜》:

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又如李白的七言小律《送羽林陶将军》: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小律是一种历来为人们所忽视的诗体,产生于六朝,作品后世不传。现存的“小律”最早见于盛唐,兴于中唐,是由律诗减句而来,也有的是古诗律化的结果。宋代至明代,“小律”是指四韵律诗,到胡震亨时才明确为三韵律诗。历来创作三韵律诗的诗人不少,但有意识自觉创作并标举之为“小律”,则是在明、清时期,到康熙时期达到高峰。小律内容丰富,最多的题材是咏物与咏人,艺术手法上则以虚实相间、情景相生为主要特点。

(2)排律。“排律”这个名称则产生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开始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地使用开来。它是律诗的一种,分为五言、七言,同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

排律的写法,就像五律或七律一样,只不过要按照“对”和“粘”的规律一直写下去。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排律常以“多少韵”作为标题,如刘禹锡的《武陵书怀五十韵》等等。二十韵,就是说全诗共四十句,五十韵即一百句。排律很长,在此仅举一例。

如杜甫的《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钓。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己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故又称长律。在对仗方面,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又称为扇对。关于对仗的形式,我们将在“对仗”一章中详细讲述,这里便不多说了。

律诗分是为什么呢?律诗一般分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就是几言,其实还有六律,不过比较少见。

律诗起源: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

1、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2、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3、押韵不同。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只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排律、绝句、古诗,这些诗体间有什么区别?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汉乐府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他的艺术性主要有;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2、比兴的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3、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竹枝词
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间歌曲。崔令钦《教坊记·曲名》中已载有“竹枝子”,则在唐玄宗朝已采入教坊。中唐前期诗人顾况已有《竹枝词》之作。唐穆宗朝,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新词11首,歌咏巴山蜀水自然风光、人民习俗、男女恋情,也曲折透露了自己被压抑的心情,语言通俗优美。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其《竹枝词九首》前有《引》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县),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迂如吴声。虽伧□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之,附于末,后之聆巴□、知变风之自焉。”当时白居易也有《竹枝》。其后作者颇多,大都用来写人情风土,有民歌色彩。
唐代《竹枝词》歌词不甚拘平仄,可歌唱。后来用为词牌。《词谱》载皇甫松二体,一为两句两平韵,一为两句两仄韵,均单调14字;孙光宪一体,单调28字,四句三平韵,注云:“刘、白《竹枝词》俱拗体七言绝句,此独婉谐。”三体每句于第四字、第七字后分别用“竹枝”、“女儿”为和声,也和刘、白之作不同,故《词谱》录以为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