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仄尾”所谓“三仄尾”又叫“三仄脚”,指不押韵的那个诗句最后三个 字都是仄声。据说三仄尾是形成格律诗的萌芽阶段,由南北朝时 期永明体的创始人沈约提出的。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必然在一个 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影响,也必然有一大批追随者,直到盛唐时 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形成,依然还有禁忌三仄尾的提法。律诗绝句, 孤平是大忌,三平脚也忌。至于三仄脚是否要忌,目前学界意见尚 不一致。
(1)对于“平平仄仄仄”句式。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 册第二分册里指出:“这个句型第三字如用仄,则第一个字必须用 平。”可以看出王力先生有条件地肯定了三仄尾存在。对于七言诗, 仄仄平平仄仄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
(2)对于“仄平仄仄仄”句式。按照王力先生的提法肯定是不允 许的。但涂宗涛先生著的《诗词曲格律纲要》认为“仄平仄仄仄”句 型同样符合规律,根据是杜甫诗中出现了大量的这样的句型。涂先 生文中举出二十二条,杜甫使用“仄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如:
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
●○●●●,●●●○○。
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
●○●●●,○●●○○。
因此涂先生很自信地认为: 杜甫是唐代诗词格律要求极其严 格的诗人,经过大量的杜诗的验证,仄平仄仄仄句型是符合近体诗 格律的,当然三仄尾也是允许的。
(3)对于“(仄)仄平平仄仄仄”句式。七言唐诗中,使用“仄仄平 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很多,比比皆是,可以肯定的说不是拗句。如 杜甫诗“怅望千秋一洒泪”。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内容,当然应以唐人 在这方面的专著为准,现在只好利用唐诗来验证近体诗的格律要 求,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比较准确的。
(4)对于“(仄)仄仄平仄仄仄”句式。在唐诗中使用“仄仄仄平 仄仄仄”句型的例子相比较不多,也就是说,对于仄起仄收句,第三 字和第五字同时为仄,如(仄)仄仄平仄仄仄,这种句式尚在争议 中。笔者认为,既然仄平仄仄仄已经肯定,七言诗是五言诗的扩展, 仅仅多了一个顶节而已,而(仄)仄仄平仄仄仄在唐诗中也有一定 范围的应用,如杜甫诗中有: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襄滑限西东。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这种句式在音调节点上是符合要求的,所以我们今天不应当 把它当成拗句。
虽然“三仄尾”在律诗中容许出现,不过,初学者还是以正格为 准,尽量避免使用“三仄尾”,不妨待诗律娴熟时运用,以达到更美 的意境及艺术效果。
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三仄尾在唐诗中是会出现的,但是并不多,关于格律诗中能否出现三仄尾,也不好下定论。我们先具体来讲一下三仄尾是什么,然后再讨论一下格律诗中能否出现三仄尾。律诗中能否用到三仄尾,这也是很多人争议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并不出律,那么就可以使用。因为唐诗中就会有很多的三仄尾,而且在唐朝科举考试中也包括格律诗,所以三仄尾在格律诗中,也会有很多诗人在用,所以三仄尾根本就不算出律。
因为格律诗中非常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同时也会追求音律美,而三仄尾就会妨碍到音律美的出现,所以一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要避免实用三仄尾,因为三仄尾出现之后,会导致格律诗中的句子影响押韵,同时也会对音律产生妨碍作用,但是也不是说格律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还是说格律诗中使用三仄尾会影响到押韵和追求音律美。
在唐诗中格律诗中会出现三仄尾,而且出现三仄尾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在当时三仄尾也不算什么诗中的语病。所以在唐代的时候,诗人并不认为三仄尾是诗歌语病,而且斜视的时候没必要施加太多的枷锁,因为规则越繁琐,那么写诗的要求也就越高,写诗的灵活性就会降低,也会导致世人一代不如一代。如果写古体诗的时候,完全不用考虑三仄尾,在古体诗中出现三仄尾也是一种平常现象,除了写格律诗,其他都好说。
三仄尾在唐诗中非常好出现,三仄尾其实就是一句诗中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三仄尾在律诗中也是经常存在的,在杜甫的诗中也会存在,但是在格律诗中,这种格式也比较少见。而如今的人写格律诗的时候并没有太高的意境,所以有时候并不能体会到三仄尾所带来的影响。
对联的禁忌“尾三仄”和尾三平”是什么意思?请详解!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4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三平尾”
下一篇: 如何辨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