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特拗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样的句式叫做特拗,这是唐诗中的常见句式,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律诗第七句。甚至引为时尚,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又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绝句中也经常用到这样的特拗句式,一般用于第三句,例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又如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特拗句式,有几点需要特别强调:
(1)在使用特拗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
(2)特拗一般多用于律诗之第七句,绝句之第三句。
(3)特拗因是常用句式,甚至是时尚句式,故不必救。
通过以上实例及讲解,我们对各种拗句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除标准平仄格式外,还有很多变通手段。恰当地使用各种拗句,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格律诗中,对仗、压韵、拗救等各指什么?对仗这个概念类似对偶 但和现在所说的对偶又有些不同 古代律诗中构成对仗的方式比较多 并不仅限于词性相同
压韵就是指格律诗的韵脚用字必须是平水韵中同一个韵部的字 首联上比有的压韵有的不压 每联的尾字必压
说到拗救 首先 既然谈到“拗” 必定要先明白什么才是正常的、“不拗”的 常规的格律诗有四种句式:
1.平起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不压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压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五言律诗的4种标准句式 七言则是在每句的前面加上两字(平声字前加2个仄声字 仄声字前则加2个平声字)平声和仄声可以查看平水韵
一般的讲 有一个口诀 叫“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就是说 在七言标准句式中 处于第一、三、五位置的字 本应是平的 也可以用仄 本应是仄的 也可以用平 比如“仄仄平平仄” 可以变成“平仄仄平仄”不算是出律 而第二、四、六位置的用字 平仄不可错
但正如前面提到的 这个口诀仅仅是“一般的讲”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 原则上 律诗必须避免两个情况 一个是孤平 一个是三平尾当可能造成这两个弊病时 “一三五不论“就不适用了
所谓孤平 专针对平收的句子而言 仄收句不论如何不存在孤平的问题
而孤平确切的定义 又有两种说法 向来夹缠不清 一说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 一说除了”仄仄仄平平“这个五言句之外的其它平收句 不论五七言 凡是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即为孤平 按说法一 ”平仄仄平仄仄平“属孤平 按说法二却又不是孤平
我个人倾向于说法二 理由是该句的句读通常不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平仄/仄平//仄/仄平“为4-3断读 如此一来 之间夹着的平声字其实并不会使人感觉突兀
三平尾就是句末连续三个平声字 这也是律诗忌讳的
小结一下:当不会产生孤平或三平尾的情况时 律诗第一三五位置用字可以平仄不论 假如一定要救 可以当句自救也可以下句救 不过反正不救也没关系 就不罗嗦了
而二四六分明也有例外的时候 即特拗和大拗两种情况
所谓特拗 是”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拗平为仄 即”平平仄仄仄“ 这时候可以第六字变仄为平来救 即”平平仄平仄“当然 不救也没关系 古人三仄尾比较常见 不算大问题
所谓大拗 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 上比第四字拗平为仄 可以在下句第三字变仄为平来救 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
基本上 格律的关窍就在上面了 不过关于格律 本人抱一宗旨:掌握之前我依律 掌握之后律依我
说一个人的性格执拗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人的脾气特别倔强、固执,不听别人的意见,执着于自己的看法,很难沟通。
执拗的基本解释
拼音:zhí niù。
释义: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出自:清代李渔《蜃中楼·龙战》:“当初是令侄女执拗,不肯与小儿成亲。”
引用: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什么话?”
扩展资料
执拗的近义词
1、顽固
拼音:wán gù。
释义: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
出自: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三:“ 陈诚看见我也顽固,却缓和下来了,他又考虑到了别的补救办法。”
2、执著
拼音:zhí zhuó。
释义: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出自:茅盾《关于<遥远的爱>》:“对于人生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这也是对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拗句”与“拗救”
下一篇: 什么是平仄两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