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序》

大道家园 2023-07-31 10:31:08

《诗·序》《诗·序》曰:“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夫诗教之大关于国之兴微,而今论诗者以为不急,或则沉吟乎斯矣。而又放敖于江湖裙屐间,借以揄扬赠答者有之,诗之衰也,诗义之不明也。《诗·序》自《鹿鸣》以至《菁菁者莪》,述文武成康之治。治之以生人之道,所谓义者而已。《记》曰:“诗以理性情,人之情时藉诗以伸其义。”义寄于诗,而俗行于国,故义废则国微。奈何今之论诗者以为不急乎?夫《诗》三百篇,学者童而习之,然闻其义而忽其辞,则不能引诸吾身,以称情而出,其失在不学作诗,盖声之感人深也。夫作诗者必尽求之三百,则经学所说诗亦已足矣。虽然,诗之义存乎三百,而辞则与世而移。顾亭林曰:“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又曰:“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辞,楚辞之不能不降而汉魏,汉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也,势也。”然则,学诗者只求之三百,抑岂能尽其辞者乎。殆亦亭林所不许已。是故学诗者于三百求其义,于楚辞以降求其辞,由是引诸吾身,以称情而出。经学所说诗,求其义者也。兹编之讲习,求其辞于后世,而衷其义于三百者也。刘梦得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呜呼,诗教浸微,国故垂绝。愿与邦人诸友,商榷乎斯旨,倘亦有不可废者欤!

白居易《木莲树诗.序》全文及其翻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
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
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
溪生者浓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
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
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翻译没找到

《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诗篇全文翻译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轼
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注释

(01)元祐六年(一九一),赴颖州 (州治今安徽阜阳)军事知州时作。子由,苏辙字,作者胞弟,时在东京(汴京)。《宋史·苏轼传》:「(元祐)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颖州。」《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第六九六页《满江红·怀子由作》:「元祐六年辛未(一九一)八月,作于东京赴颖州军事知州途中。案:细品词意,此词为怀念胞弟,追感前约,厌于官场倾轧,企盼退闲之乐而作,与《苏轼诗集》卷三三《感旧诗》所写情事相吻,当为同时之作。其《诗》序曰:『嘉祐中,予与子由举制策,寓居远怀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尝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元丰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纪其事。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五十六亦。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词中『辜负』二句,乃指子由所云『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词中『恨此生』三句,即《诗·序》所言『不相见者,十尝七八。』词中『一尊酒』二句,指轼与子由『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事。兄弟二人于黄河侧相会后『相从来徐,留百余日』而别。此次『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皆兄弟别易会难、令人『凄然』之事。词中『无限事』四句,指『早退』之约,『河侧』之会,看来『恍如昨』日,算来已『许多年月』。词中『衣上』句,指『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的坎坷遭遇。『便与君』三句,乃想像兄弟相会与退居之乐。盖《感旧诗》写于东京,为留别之作;此词则写于赴颖途中,为怀旧之作。词上片『清颖东流』云云,乃想像子由念我赴颖之景,用《诗经·陟岵》、杜甫《月夜》手法。「辜负」云云,写我常负『早退』之约的惆怅;下片写感旧事之可痛和践『林下』之约可待。全篇突出一个『怀』字,而宦海险恶之意亦隐然可见。《感旧诗》王《案》编于元祐六年八月,此词亦应编是时。《苏诗总案》将此编元祐七年,孔《谱》编熙宁十年,应存疑。」

(02)「清颖」,「颖」,颖水,淮河支流颖水。颖州滨临颖水,在其下游。《嘉庆一统志》卷二五《河南府一·颖水》:「阳城县阳干山,颖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03)「目断」,元本作「来送」。

(04)「孤帆明灭」,元本作「征鸿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鸟翼)」。

(05)「宦游」,元本作「情乱」。

(06)「青山白浪」,卢纶《送元昱尉义兴》:「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

(07)「万重千叠」,元本、二妙集、毛本作「万里千叠」。

(08)「辜」,元本、毛本作「孤」。「意」,元本作「语」,毛本作「忆」。

(09)「对床夜雨」句,傅本注:「子由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子由尝读韦苏州诗,有『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轼始为凤翔签判时,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外,马上赋诗一首,有『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之语。「孤负」二句:追念过去兄弟一起生活——对床而卧,夜听雨声的情景,并叹息当时相约退隐之语未能实现。林下,山林家园之中,指退隐之处。

(10)「添」,元本作「雕」。

(11)「昨」,原缺,据毛本、朱本、龙本补。傅本作「梦」。华发,花白头发。 

(12)「衣上泪」,刘希夷《捣衣篇》:「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13)「添」,元本作「占」。「眉间喜气添黄色」,谓面有喜色。《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四《人事·额》引《相书占气杂要》曰:「黄气如带当额横,卿之相也。有卒喜,皆发于色,额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黄色最佳。」韩愈《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城上赤云呈胜气,每间黄色见归期。」苏轼《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唯见眉间一点黄。」此处预祝苏轼、苏辙两兄弟不久将在家相聚。

(14)「相看」二句,以前兄弟会面情景仿佛还像是昨天的事,但已过去了许多年月。

(15)「花如雪」,落花纷纷如雪也。
翻译

清澈的颖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

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

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

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

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

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4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