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修养·知足
道家的伦理范畴。语出 《道德经》: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又说: “知足者富。” 又说: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一句话: 知足常乐。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很有市场,是人们自我精神安慰、自求心理平衡的良方。庄子从相对主义出发,更是将贫贱、美丑、寿夭、穷通、生死等等之间的差别说得毫无意义,目的是要人们 “乐天知命”、“安时处顺”。根据道家的看法,人生的幸福并不在于追求,而在于 “知足”。清朝穷文人李渔在 《闲情偶寄》 中讲所谓 “贫贱行乐之法”: “穷人行乐的方法,没有别的秘窍,只有 ‘退一步法’。我虽然贫,但还有人比我更贫; 我虽然贱,但还有人比我更贱。我以妻儿为累赘,却还有鳏寡孤独的人,想有妻儿的累赘而不可能。我以耕耘为劳苦,却还有身陷囹圄的人,想以耕作为生而不可得。如果人有此心,则苦海都会变成乐地。”这就叫作 “知足”。尽管这也许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但不失为芸芸众生的自我解脱之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6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张元幹《登垂虹亭二首》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