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代出自蓟北门行》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30 17:23:15

《代出自蓟北门行》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羽檄起边亭①,烽火入咸阳。

征师②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③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④。

箫鼓流汉思⑤,旌甲⑥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释】

代出自蓟北门行

此诗通过对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鲍照作。蓟,古代燕国京都,在今北京市西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著有《鲍参军集》。

①羽檄(xí):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

②征师:一作“征骑”,征发的部队。

③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蔑称。

④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⑤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

⑥旌(jīng)甲:旗帜、盔甲。

【大意】

边境上传来紧急军情,战争的讯号传到京城。征伐的部队驻守在广武,准备分兵救援朔方郡。

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敌人的战斗力很强。天子听闻战报后震怒,传达军情的信使奔走路上,络绎不绝。

队伍像大雁一样整齐,像鱼群一样有序。箫声和鼓声流露出对国家的思念,旗帜和铠甲披上北国的寒霜。

疾风从要塞中刮过,砂砾迎风飘扬。马因寒冷而毛发炸起,牛角弓因严寒难以拉开。

忠臣的气节在危急时刻显现,世道大乱的时候忠良被发现。弃掷这身躯以报答英明的君主,在国家危难时刻不惜以身报国。

【赏析】

边亭告急!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战事一触即发。

胡焰嚣张,天子震怒。敌人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使者督战,相望于道。一场激烈的战斗已经在后方发动。

战事未启,先声夺人。石径迂折,飞梁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汉军跋涉辛苦,但军纪严明,每一个战士都俨然是一个英雄。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也无所畏惧。

气候剧变。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飘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边塞风光壮阔而严酷,对紧张的战地生活而言,这并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战士英勇顽强的背景而已。

自古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在紧急关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付出最大的牺牲,无怨无悔。每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士,都是勇武刚强的鬼雄。

【拓展】

南朝梁吴均曾作《战城南》,表现了战士一往无前的豪气。全诗如下: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