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诗《刘叉·偶书》诗词注释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30 16:34:22

刘叉·偶书

日出扶桑①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②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注释】

①扶桑:指太阳出来的地方。语出《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王逸注:“扶桑日所扶木也。”

②野夫:诗人自称。

赏析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元和(公元806年)时人。少时因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后虽改志从学,却从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其人以任气好侠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闻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之上。后因不满意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诗人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而刘叉又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每当这种时候,他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诗中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人世间天天发生着纷繁复杂的事情。我看到了这些不平的事情,就疾恶如仇。但最终又不得不压抑自己,任宝刀销蚀,听其磨损。

诗人所说的万古留传的宝刀,不是生活中有形的刀,而是胸中那把锄奸除恶、斩妖驱魔的无形的刀。这把刀寒光闪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何等苦痛的事情!诗人只能把心中的激愤付诸笔端,慷慨悲歌,发出正义的呼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6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