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吕洞宾行踪莫测隋唐五代·吕洞宾行踪莫测
传说吕洞宾得道成仙后,自称“回道士”,仍往来人间,时在潇湘间遨游,时在酒楼醉饮,到处题咏,飘忽不定,人莫能测。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往往遨游洞庭、潇湘、湓浦间。”“又宿湖州沈东老家,白酒满瓮,恣意拍浮。”“又尝负局奁于市,为贾尚书淬古镜,归忽不见。”“又醉饮岳阳楼,俯鉴洞庭,时八月,叶下水清,君山如黛螺,秋风浩荡,遂按玉龙作一弄,清音嘹亮,金石可裂,久之,度古柳,别去。”“往来人间,乘虚上下,竟莫能测。至今四百余年,所在留题,不可胜记。”
吕洞宾是什么人物(纯阳子吕洞宾) 吕洞宾 (799—?),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亦称吕真人、吕祖,据说是河中永乐县(今属山西芮城)人。中国道教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传说,使他成了妇孺皆知的神仙。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
功名无望 隐居修道
吕洞宾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先辈做过隋唐官吏。祖父吕渭,官至唐礼部侍郎;父亲吕让,唐文宗人和年间官至海州刺史。在仕宦家庭熏陶下,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勤奋好学,加之秉性颖悟,故进入青年以后,他的诗赋和文章就已小有名气,便醉心于功名科举,寄希望于仕途。直到年过花甲,在苦苦求取功名无望的情况下,吕洞宾不得不打消了入仕的想法。
据《列仙全传》记载:两举进士不第,年六十四,游长安肆酒,见云房(即钟离权)先生,求度世术。房十试洞宾,皆心无所动,乃携洞宾至终南(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之南)鹤岭,传以上清秘诀。
钟离权授吕洞宾丹诀,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传说吕洞宾曾在江淮斩蛟除害,自称回道,对此有吕洞宾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剑名)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据元代大学者王鄂所撰《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一文中所载,吕洞宾入道出家后,自是谢绝尘累,结茅于庐山,号纯阳子,与楚人梁伯真、钜鹿魏子明为方外友……道成,或显或隐,世莫之测,尝自称回山人,或称回道士。这是对吕洞宾当时生活环境和所作所为的真实写照。
他这个时候的生活完全以云游修道为主。一是云游名山大川,行踪以长安附近及长江中下游各地的名山大川为主。二是因为他懂医术,便利用云游机会在山上采药,又熬药炼制丹药。三是读仙经修道,主要是攻读《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等。四是在游历中暮醉朝吟,题咏作诗,反映自己的生活实践,抒发真切情感。五是生活乐趣较多,如养花、钓鱼和栽种药材,还有练剑、抚琴、下棋。“举世何人悟我家,我家别是一荣华。”此时的吕洞宾已无所谓家的概念了,完全过着一种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神仙”日子。
此外,吕洞宾受到钟离权的指点,他在研究道教教理的基础上,还创立了金丹道,此道提倡养性和养命双修。金代王重阳就是在吸取金丹道教理的基础上,创立了全真道。全真派将他奉为道教祖师,故有“道教始于老子,盛于吕祖”之说。
仙游天下 扶危济世
吕洞宾虽意主读经修道,但仍时常往来于尘世间,足迹遍及各地。正如他在诗中所述:落魄且落魄,夜宿乡村,朝游城郭。闲来无事玩青山,困来街市货(卖)丹药,卖得钱,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醉后吟哦动鬼神,任意日头向西落。
完全是一种放任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此生活,他不仅排解了寂寞,而且接触到社会,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还常常参加一些道教团体所举办的道会,并发表其独特见解,宣传道家的精义内蕴。
吕洞宾行踪不定,各处济世度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扶助和指点的。由于他擅长医术,云游时常常将丹药带在身上,逢民间需求者,更是用医术全力为其治病除痛。“朝朝炼液归琼垅,夜夜朝元养玉英”“时人受气禀阴阳,均体乾坤寿命长”,道出了吕洞宾为老百姓治病除痛的愉悦感受。吕洞宾性格豪放,“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在《劝世》诗中,他发出深切的感慨:“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甚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吕洞宾十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因而受到老百姓的尊崇。另外,吕洞宾还精通养生之道,创造出“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的练身术,身体健壮,加之他在修道方面多有异闻,经道家夸张、渲染,涂上了神秘色彩,以至于成为民间传闻中的神仙,很多人都想找他学道。他也认为自己学道有成,“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以神仙自居,以修得真道自居,自称为真人。金代大学者袁从刈撰写的《有唐吕真人祠堂记》中,就有“真人自成道以来,有重于天下,凡读及神仙者,必曰钟(离权)吕也”。自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上洞八仙”。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有关吕洞宾的传说故事至今在坊间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吕洞宾去世后,全国各地多建有纪念他的吕祖庙或纯阳宫。坐落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五华里处的永乐宫(原为吕公祠),就是全国最大的一处。吕洞宾作为著名的大道士,宋代以后,他的形象还被文学家写成戏剧作品,搬上了舞台。如元代马致远撰有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明代初期,以吕洞宾为题材编写的杂剧更多,如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贾仲明的《吕洞宾桃柳升仙梦》、朱有敦的《吕洞宾花月神仙会》等。吕洞宾留给后世的题咏和诗作近二百首,多收录于《全唐诗》中。
审核:段利军
名人故事: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吕洞宾名人故事: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吕洞宾
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口),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另有京川蒲坂或东平之说)。少习儒、墨,举进士不第(或谓唐开成二年进士),遂浪迹江湖。传说在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以延命之术,金液大丹之功,因得道法,不知所往。据《宋史·陈抟传》载:吕曾“数来抟斋中”、“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北宋以来,民间流传神话故事甚多,苗善时收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7卷。伟说他曾遇苦竹真君,传日月交拜之法;又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他改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三断贪嗔”。又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尝称:“人若能忠于国,孝友于家,信于交友,仁于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济物,以阴□格天,人爱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于吾同,虽不见吾,犹见吾也。”北宋宣和元年(1119)诏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宋史·艺文志》神仙类著录吕洞宾《九真玉书》1卷。《全唐诗》有其诗4卷。《道藏辑要》收录其著作多种,或出于扶乩,或为后人伪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