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两宋·欧阳修改革文风(欧阳修改革文风是怎样的 )

大道家园 2023-07-30 14:53:53

两宋·欧阳修改革文风两宋·欧阳修改革文风

嘉祐年间,欧阳修知礼部贡举,他借主持科举考试的机会,力图改革文风,凡作文险怪奇涩的考生一律不予中第。一时间议论汹汹,落第者甚至等候在路上围聚欧阳修。欧阳修与其他主试官在试前作了很多唱酬诗,也成为落第士子发难的依据,认为他们不专意于考校。但奇涩的文风却从此得到改变。《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譟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至和嘉祐间,场屋举子为文尚奇涩,读或不能成句。欧阳文忠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景仁、王禹玉、梅公仪、韩子华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未引试前,唱酬诗极多。文忠‘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最为警策。圣俞有‘万蚁战时春昼永,五星明处夜堂深’,亦为诸公所称。及放榜,平时有声,如刘辉辈,皆不预选,士论颇汹汹。未几,诗传,遂哄哄然,以为主司耽于唱酬,不暇详考校,且言以五星自比,而待吾曹为蚕蚁,因造为丑语。自是礼闱不复敢作诗,终元丰末几三十年。元祐初,虽稍稍为之,要不如日前之盛。然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人,子由与曾子固皆在选中,亦不可谓不得人矣。”

欧阳修改革文风是怎样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他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反对浮华艰涩的文风,倡导文章要通俗流畅,贴近生活,对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病逝,他和母亲随叔父随州(今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欧阳修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往往书还没有抄完,已能背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技巧娴熟,文笔老练。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城南李家借到了唐朝的《昌黎先生文集》,一共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日夜攻读。这为日后他倡导改革文风打下了基础。

宋朝初年的时候,在当时平和的社会环境下,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文风占据了主流,这种文风追求华丽的形式,优美的词汇,可是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生活。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当时流行的文章完全不同。他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这之后,欧阳修更加坚定了改革文风的信念,大力倡导文风改革。在二十多岁时,欧阳修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相比较文学上的成就,欧阳修的仕途之路却并不顺利。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他曾写信责备陷害范仲淹的吕夷简,后来因此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后来,又因为支持范仲淹新政,欧阳修遭人诬陷,又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在滁州时,欧阳修在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山水。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因此被称为"醉翁",这个亭子也被叫做醉翁亭。他写了一篇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再次被调回京城,因文采出众,担任了担任翰林学士。他继续倡导文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欧阳修改革文风的故事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支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范仲淹是国家有用的人才,为什么要把他罢免?如果听信坏人的话,把他们罢官,只会让坏人得意,敌人称快!”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四岁的时候,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这一回,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山水。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选,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羣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音xún)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