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布托尔西方文学·布托尔
法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和剧作家,1926年9月14日生于里尔。他在巴黎长大、受教育,有很高的哲学、文学修养,并先后在埃及、英国、瑞士、美国及法国的尼斯等大学任教。他50年代后期方与“新小说”派作家一起著称于文坛。像同派其他作家一样,他拒绝遵循传统的情节及人物概念,开始了他系统的探索: 描绘组成我们对世界的感知的关系网。他在结构和写法上大胆创新,反对流派的概念。他作为小说家、诗人、批评家等的因素在其作品中是相互渗透的,因而这种分法对他的创作发展不太合适,有人把他称之为“我们的浮士德”,因为浮士德是宇宙的探索者和著名教师,他的作品也带有教诲色彩,读者要认真体会才能抓住作者从对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研究中获得的东西。布托尔第一部小说 《米兰巷》(1954)是抱着把哲学和诗歌结合起来的愿望写成的,他在作品中对构成社会要素的历史、时间及永久变化作了形式化的描述。在第二部小说 《日程表》(1956)中作者把时间分割成许多片断,又巧妙地把它们交错在一起,仿佛时间自身就构成了小说主人公的生活。主人公意识到他必须明了自己的过去和他周围环境的历史以求生存。《变》(1957) 是作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作者对“新小说”派所作的重要贡献。在以下三部同时出版的作品中,作者继续试图评价人们对世界的感受: 《度》(Degres,1960)、《地方特色》(1960) 和 《文集》 ( Ⅰ)(1960)。在小说 《度》中他用带说教的生硬的方式把小说的结构割裂成数不清的组件,把它们拼起来以表现人类命运的全貌。此作把 《地方特色》 (关于城市的文章) 与《文集》(Ⅰ) (文艺评论集)结合起来,作者的写作技巧也开始变化,过于追求细致的描绘。过时的作品有 《运动体》 (1962)、《航空网》(1962)、《圣马可的描写》(1963)、《作为小猴子的艺术家的肖像》 (1967) 等,还有《每秒钟六十八万一千公升水》(1966)。60年代后他几乎放弃了小说创作,从事诗歌、评论、散文等的写作。1962年他与别人合写了歌剧 《您的浮士德》,同时他还写了一系列文艺批评随笔,收入 《文集》 Ⅰ、Ⅱ(1964)、(Ⅲ) (1968)、(Ⅳ)(1974)、(Ⅴ) (1982)。作者还对一些文化史迹进行了研究,出版了 《地方特色》丛书 (60-70年代),致力于告诉读者如何把周围世界组织起来以明了人类的伟大创造。70年代中期他又开始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以 《梦的内容》(Matiere de reves) 为总题:《梦的内容 (Ⅰ)》 (1975)、《地下第二层: 梦的内容 (Ⅱ)》(1976)、《地下第三层: 梦的内容 (Ⅲ)》(1977)、《第四层底层: 梦的内容 (Ⅳ)》 (1980)。他深受乔伊斯、卡夫卡、普鲁斯特及抽象画派的影响,努力获取“小说的诗情”,作品表露出对抒情诗意及古典主义的怀恋。他的视野之广是分类所无法概括的。萨特1960年曾说布托尔是唯一有能力阐述全部问题的当代作家,这是非常确切的。
西方文学名著股精品系列:曾几何时米歇尔·布托尔(1926~2016),法国新小说派重要代表作家,20世纪50年代登上文坛,先后发表《米兰弄堂》《时间表》《变》《程度》等作品,其中《变》获得一九五七年勒诺多文学奖,70年代定居法国尼斯,后逐渐淡出文坛,开始专注于学术。他的小说故事极其简单,但对词语以及词语之间的架构、组合有着自主追求。他曾被萨特誉为20世纪最有希望的伟大小说家之一。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有?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长篇小说《审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国》( 1927 )、中短篇小说集《观察》( 1939 )、《变形记》( 1915 )、《在流放地》( 1919 )、《乡村医生》( 1920 )、《饥饿艺术家》( 1924 )。
意识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国小说家。《月桂树被砍掉了》( 1887 )。
马塞尔·普鲁鲁斯特,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威廉·福克纳,同美国小说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 1929 )、《我弥留之际》( 1930 )获得 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小说家《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们的苏醒》( 1939 )。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达罗卫夫人》( 1925 )、《副灯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义:萨特,法国小说家,短篇小说集《墙》( 1939 )、获得 1964 年诺贝尔奖。长篇小说《恶心》( 1938 )、剧本《苍蝇》( 1942 )、《间隔》( 1945 )、《死无葬身之地》( 1946 )、《肮脏的手》( 1948 )、《魔鬼与上帝》( 1951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学著作《存在虚无》( 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947 )、自传《词语》( 1955-1964 )。
加缪,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鼠疫》( 1947 )中篇小说《局外人》( 1942 )、《随落》( 1956 )、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 1957 )、散文集《反与正》( 1937 )、《婚礼》( 1939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说派:娜塔丽·萨洛特:法国小说家。《向性》( 1932 )、《一个陌生人的肖像》( 1947 )、《天象馆》( 1959 )、《金果》( 1963 )、论文集《怀疑的时代》( 1956 )、自传《童年》( 1985 )、米歇尔·布托尔:法国小说家《米兰弄堂》( 1954 )、《时间的运用》( 1956 ,又译成时间表)、《变》( 1957 )、《变》( 1960 )、克洛德、西蒙,法国小说家 1958 年获诺贝文学奖,《草》( 1958 )、《弗兰德公路》( 1981 )、《风》( 1957 )。
罗伯·格里耶,法国小说家。小说《橡皮》( 1953 )、《窥视者》( 1955 )、《嫉妒》( 1957 )、《在迷宫中》( 1959 )、《快照》( 1962 )、《反复》( 2001 )等,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 1961 )、传奇故事《重现的镜子》( 1985 )。
魔幻现实主义:
胡里奥·科塔萨尔( 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
何塞·多诺索( 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8- )哥伦比亚作家 , 获 1982 年诺尔贝文学奖,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1967 )。
中篇小说《枯枝败叶》( 1955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961 )短篇小说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礼》( 1962 )《恶时辰》( 1962 )、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 1975 )《霍乱时期的爱情》( 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 ),墨西哥作家。《最明净的地区》( 1958 )《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 1962 )。
阿菜霍·卡彭铁尔( 1904-1980 ),古巴作家。长篇小说《人间王国》( 1949 )、《消失了的足迹》( 1953 )、《光明世纪》(又译成启蒙世纪)( 1962 ),《方法的根源》( 1974 )。
阿斯图里亚斯( 1899-1974 ),危地马拉作家。长篇小说《玉米人》( 1949 )、《危地马拉传说》( 1930 )《总统先生》( 1946 ),获 1967 诺贝尔文学奖。
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 1911-1969 )秘鲁作家
胡安·鲁尔福( 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 1955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陆 游《归次汉中境上》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