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李昌符

大道家园 2023-07-29 04:41:47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李昌符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李昌符

字岩梦。《唐才子传》作若梦,误。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有诗名,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十人称“咸通十哲”。累举进士不第。作《奴婢》诗五十首,诸篇皆中婢仆之讳,盛传京师。咸通四年(863),登进士第。僖宗朝累迁膳部郎中。卒年不详。昌符工诗,与郑谷等人多有酬唱。王世贞称其“《婢仆诗》五十韵皆可鄙笑者,然曲尽形容,颇见才致”(《艺苑巵言》卷八)。贺裳谓其诗“写景最为刻划,而无蹇涩之态,胜诸苦吟多矣”(《载酒园诗话·又编》)。晚唐另有一李昌符,乃昭宗时之凤翔节度使,以叛伏诛。后人多有将二人混而为一者。《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昌符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一。事见《北梦琐言》卷一○、《唐诗纪事》卷七○、《唐才子传》卷八等。

唐朝诗人李昌符简介,是《送友人》《秋夜作》的作者 人物生平 有诗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忽得一计,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中有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筒能瞳空肚茶。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或作一名)闲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之间,京都盛传。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仕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御史劾以轻薄为文,多妨政务,遂谪官终身。此从北梦琐言)昌符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个人作品 【送人游边】李昌符愁指萧关外,风沙入远程。马行初有迹,雨落竟无声。地理全归汉,天威不在兵。西京逢故老,暗喜复时平。

【寄栖白上人】李昌符剪发兼成隐,将心更属文。无对豪客,不拜谒吾君。画壁惟泉石,经窗半典坟。归林幽鸟狎,乞食病僧分。默坐终清夜,凝思念碧云。相逢应未卜,余正走嚣氛。

【送人入新罗使】李昌符鸡林君欲去,立册付星轺。越海程难计,征帆影自飘。望乡当落日,怀阙羡回潮。宿雾蒙青嶂,惊波荡碧霄。春生阳气早,天接祖州遥。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咏铁马鞭】李昌符汉将临流得铁鞭,鄂侯名字旧雕镌。须为圣代无双物,肯逐将军卧九泉。汗马不侵诛虏血,神功今见补亡篇。时来终荐明君用,莫叹沉埋二百年。

【送友人】李昌符举世谁能与事期,解携多是正欢时。人间不遣有名利,陌上始应无别离。晚渡待船愁立久,乱山投店独行迟。我今漂泊还如此,江剑相逢亦未知。

【南潭】李昌符匝岸青芜掩古苔,面山亭树枕潭开。有时弦管收筵促,无数凫逆浪来。路入龙祠群木老,风惊渔艇一声回。人传郭恽多游此,谁见当初泛玉杯。

【秋夜作】李昌符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迹避险翻失路,心归闲淡不因僧。既逢上国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

【客恨】李昌符古原南北旧萧疏,高木风多小雪馀。半夜病吟人寝后,百年闲事酒醒初。频招兄弟同佳节,已有兵戈隔远书。肥马王孙定相笑,不知岐路厌樵渔。

【三月尽日】李昌符江头从此管弦稀,散尽游人独未归。落日已将春色去,残花应逐夜风飞。

【绿珠咏】李昌符洛阳佳丽与芳华,金谷园中见百花。谁遣当年坠楼死,无人巧笑破孙家。

【秋晚归故居】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乍归犹似客,邻叟亦想过。

轶闻故事 懿宗咸通年间(860年~874年),诗人李昌符的诗名已经很大了。在寓居长安时,他同著名诗人郑谷酬唱诗歌就颇为频繁。但他懒得把自己经常向人作为投卷用的诗文稿搞搞装裱之类的漂亮“门面”,因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知名度的继续扩展,致使他很久也未能考取进士。

正处于苦闷中的李昌符忽然灵感一闪,他想要做些别致而又出奇的做法,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他在旅馆里一口气写上50首七绝《婢仆诗》,①其中就有如下诗作曰: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②

面对眼前一时间所写的这众多诗歌,李昌符觉得以下这首也是他颇为得意的,就不禁又轻声地念了起来: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空肚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闲物要些些。③

昌符把这些诗写好后,又努力地对之推敲一番,然后就让它们在公卿间宣扬开了。由于他这些诗作往往都触犯着奴仆行事的忌讳,所以不到十天时间,人们在阅读了他这些诗之后,都不由大大地给震惊着了。因此在咸通四年(863年),获得了很大知名度的昌符一举考取进士,成为在名场上尽情争逐的人们所艳羡的对象。

但是,有些事情本身往往就是一柄双刃剑。正当昌符春风得意之际,那些被触到了痛处的老妇人以及丫环奴仆等,便在那里狠狠地责骂着昌符了,他们甚至扬言要拿破鞋碎掴他的脸面呢。尽管昌符此后也曾当过尚书郎、膳部员外郎等官职,但由于他为文轻薄,而且很多时候还妨碍了政务,遂遭到了御史的弹劾;弹章里尤其说他的为人及其诗作均属有伤教化,所以他的官职很快就被削夺了。

可见,昌符的成败与否都跟他写有关于奴婢的诗作大有干系,这可真是令人感叹。但他这种因标新立异来使自己成名的做法,在当时比较闭塞的社会环境里,却不能不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按:① 此出《北梦琐言》卷十,《唐诗纪事》全引之;而《唐才子传》等则以为是《奴婢诗》,恐怕不确。至于《全唐诗》则亦录其诗一卷外,另录此《婢仆诗》二首。② 忧,《北梦琐言》作“留”,似非;且教留住,作“且留教住”,似非。③ 每般,一作“一名”。两诗中“教”字,皆念平声;论,动词,平声。些,音“沙”。

李昌符《秋晚归故居》的赏析【原文】
《秋晚归故居》
李昌符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译文】
马儿也似乎记得曾经走过的路(即回家的路),不顾天黑连声嘶叫着渡过河(连嘶是指马儿高兴的样子)。忽然惊讶的看到家乡的树出现在眼前,渐渐的发现认识的路人多了起来。细细的小径之中穿插着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残缺的墙壁压着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突然的回来犹然好似异乡的客人,邻家的老人也相对着擦肩而过(形容没有认出诗人是邻居者)。
【赏析】
整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秋日的晚上回到自己从前居住的地方,一路上满怀着回到家乡的喜悦,看见了家乡景色时候的感慨之情。首联作者提及“连嘶渡晚河”,似乎是连马儿也思乡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家乡去。拟人的手法更加形象生动的从侧面描绘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颔联“渐识路人多”则说明了作者的脚步逐渐回到了家乡。更加从侧面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步步加深的喜悦。然后诗文由写人转移至对家乡景色的描写。颈联写出了一种苍凉倾颓的感觉,在回乡的喜悦心情上增添了一种寂寞感慨的氛围。尾联一句“乍归犹似客”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整篇文章渲染出一种由喜悦和感慨交织的动人氛围。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巧妙的使用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秋晚归故居”时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