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金陵形胜夸天下》鉴赏《明代诗歌·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金陵形胜夸天下》鉴赏
先看前四句——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这是说,滚滚长江发源于万山崇岭之中,众山之势均与大江同向由西往东;而钟山,像一条乘风破浪逆流而上的游龙,似乎要与山江对抗。钟山,即紫金山,位于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诗人认为沿江山势,均为自西而东,惟独钟山由东向西,逆向而流。诗人第四句破巨浪,化用《南史·宗悫传》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语。
接着四句——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蔥蔥至今王。
形胜,是说优越地理形势及山川胜迹。这里的胜原为“势”,从《明诗别裁》改。
秦皇瘗金,这是用了企图用埋金以镇压“王气”的典实。据《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指金陵)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据此埋金以镇压王气者,是楚威王,而非秦皇。又据《丹阳记》云:“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厌(压)天子气,故曰金陵。”高启所据者是《丹阳记》所载。瘗(yì意)即埋也。
佳气葱葱,指金陵龙盘虎踞,郁郁葱葱的雄伟气象。“王”(wàng旺),言以为王者所宅之地。
这是说,金陵江山相互争雄而不相让,使天下争夸其优越的地理形势和壮丽的山川胜迹;秦始皇企图埋金破坏也破坏不了,至今犹是佳气葱葱,为王者所宅(即指朱元璋称帝于金陵)。
作者在这一段中,着重写了金陵山水的固有特色:江山争雄,两相对抗,负山面水,龙盘虎踞,使得金陵形势既壮丽又险要。于此,一方面说明金陵为历来“望气者”所重视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今往来割据者为什么要称雄于此的地理原因,同时,它也为下文借景怀古作好底垫。
高启则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分类: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特别是描写石头城的那一段
解析:
题名: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 高启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所属朝代: 明代
作品体裁: 诗
正文
原文
原文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①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③。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④。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⑤,武骑千群谁敢渡⑥?
黄旗入洛竟何祥⑦,铁锁横江未为固⑧。
前三国⑨,后六朝⑩,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11),祸乱初平事休息(12)。
从今四海永为家(13),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
注释
①诗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时作者应诏入京修《元史》。诗首段赞颂南京形胜;中段发怀古幽思,感叹建都于此的六朝之覆亡;末段颂扬明之初兴,讽谕之意,蕴而不露。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据冈阜最高处,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凡讲经,天雨花如雪片,故以名其台。
②“钟山”二句:钟山,一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这两句说沿江的山势都是向东的,只有钟山由东向西,好像逆江流而上。破巨浪乘长风,用《南史·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
③“秦皇”二句:秦始皇曾用埋金之法镇压此地的王气,但此地仍是佳气葱葱,为龙盘虎踞之地。《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曰金陵。”《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瘗(yì义),掩埋。
④城南台:即雨花台。
⑤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初为楚金陵邑,孙权重筑改名。六朝时负山面江,为攻守必争之地。
⑥“武骑”句:南朝陈末,贺若弼、韩擒虎率领数十万大军准备渡江,佞臣孔范却对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事见《南史·孔范传》。
⑦“黄旗”句:《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初,丹阳刁玄使蜀,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皓闻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途陷坏,兵士被甲持杖,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祥,吉凶的征兆。
⑧“铁锁”句:《晋书·王浚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⑨三国:本指魏、蜀、吴,诗中专指吴。
⑩六朝:本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以金陵为都。诗中专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与吴对举。
(11)圣人起南国:指朱元璋于江南起事,终成大业。圣人,指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初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明朝。
(12)休息:休养生息。
(13)“从今”句: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译文: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