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9 03:39:44

(宋)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张先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方过又今宵。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怀念远方良人的寄情词。全词以婉约风格出之,联想新颖自然,比喻秀美精巧,既使我们看到女主人公所处的情境,又使我们触摸到她内心世界的情绪的丝缕。

首二句清新如画的语言写出女主人公倚楼望远的怅惘神情:她默默地伫立在高高的绣楼上,凝望着眼前的一江春水,期望着天际的归帆能载来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然而在烟波浩淼的江面,却不见一片帆影,更不见归来的桨桡。这一情景与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非常相似,但视野却较其高远空阔,寥廓苍茫,自有其独特的境界。“几时期信似江潮”这一设问,更见词人的艺术个性,他由女主人公翘盼良人归期未有期,而联想到春江潮汛的规律有期,从而让自己笔下的主人公设想离人能像江潮似的有一个准确的一定的归期,这是怎样一个自然合理的奇想妙思!其关键是词人对他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心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确切的把握,并能以一个由眼前景而引出的十分贴切的意象加以形象的表现。而且这一句也暗中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离人的含情脉脉的怨艾:江潮有信而人归无期,有情之人尚不如无情之潮有情有义。

下阕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公盼人不至的情怀:她伫立楼头,不见烟波浩淼中的隐隐归帆,而是看到“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的惨红愁绿的春归景色:片片落花随风飘零,一如蝴蝶在风中翩跹飞舞;暗绿的柳丝投下郁郁的阴影,阴影中满溢的春水几乎和桥面齐平。这里“落花”与“柳阴”是春残的标志,也是女主人公慨叹“流水容易把人抛”的伤春的叹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就在这望穿秋水的寂寞与孤独中渐渐消逝了,如片片落花,如阴阴柳絮,随风飘零,任尔东西,谁拾谁收呢。此二句中的两个叠词的连用也颇有特色,试将“花片片飞”与“片片花飞”比较,就更显出“花片片飞”的艺术表现力。它将落红成阵、花瓣片片飞舞的景象作了突出的强调,我们仿佛看到片片落花随风飘舞,仿佛翩翩彩蝶纷纷翩跹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情景。“风弄蝶”这个比喻十分新颖、巧妙,使人产生审美意蕴极其丰富的美妙想象,同样,“柳阴阴下”已把柳荫阴阴的景象作了突出强调,而“水平桥”中的这个“平”字作为动词使用,也把春江水满几与桥平的江南水乡景色的描写臻于画境。最后“日长方过又今宵”一语,把女主人公日长难挨、宵夜难持的郁郁情怀作了一个形象而概括的写照,全词贯穿的正是这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的思缕。

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原文: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翻译及注释 翻译 这个日日思念丈夫的妇女正在百尺高楼之上展望。她抱着多么大的希望啊。江上水气弥漫,船只在雾气中航行,远处看不清楚。她看着它们慢慢地驶近自己。她仔细地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只。失望之余,她埋怨起他来,觉得他不如江潮有信。她和她的丈夫可能曾约定开春相见,谁知转瞬之间已到暮春。也可能别离时间太长,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眼前新的春天又快过去了,她怎么不苦恼呢。当看到风吹花瓣象蝶舞,柳丝下垂似与桥面相平。这个妇女触景生情感到悲伤。漫长的白天好容易才度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

注释 1浣溪沙: 唐代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2倚:表示楼的位置。3烟中还未见归桡:「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桡[ra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4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日。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翻译及注释二 翻译 一座百尺高楼倚江矗立著,有位思妇正在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春江之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点点白帆像穿梭一样往来不绝,但是怎么也见不到丈夫的座船归来,她感到无比失望和伤心。她的丈夫还不如江潮守信用,春潮涨落均有定期,而他竟逾期不归,令人气愤啊!片片落花随风飘舞,好像一群彩蝶相戏一般,说明又是一年过去;在柳阴之下,雨后春波已涨到与两岸齐平,而丈夫却不知抓紧时间趁潮早归,可见他不懂妻子日夜思念的痛苦。一个白天刚刚挨过去,跟着而来的就是一个凄凉之夜开始,日复一日,真是度日如年呢!

注释 1浣溪沙: 唐代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2倚:表示楼的位置。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3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归桡(rao):犹归舟。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唐戴叔伦《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桡,前程风浪急。」4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间。后蜀顾夐《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5弄:戏弄,这里指相戏。6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7今宵:今夜。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赏析二此词是一首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词写丈夫远出,逾期未归,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叙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此词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意境却与众不同;结构上「无大起落」,却层次分明,在平易晓畅之中显现出浓郁蕴藉的情思,丰腴隽永的韵致,「味极隽永」。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叙事言情,写出女主人望远盼归时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起首两句写闺妇登高楼凭曲阑,思亲怀远凝目看,江上水雾弥漫,白帆点点,由远而近,却始终不见她所盼的那只归夫船。看似平直,慢慢体味,颇多婉曲。「楼倚春江」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楼临江而建;且因楼、江及人,把楼上凭栏人与春江中的「归桡」联系起来;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满衬托倚楼人之孤单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写到的繁花飞落,柳树成荫等,交待出时间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与「还未见」相呼应,传写出思妇从低到高,拾级而上,登高骋望,伤高怀远的急切情态与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苦恼和哀怨。一个「倚」字,就指示了位置。「烟中」二字乃点染之笔,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体、形象的描绘,二是以这迷濛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妇的伤高怀远、惆怅哀怨的情怀。「几时期信似江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未归的人来了:你还不如江潮有信,什么时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样如期如约?紧承前面,从叙事言情转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 唐代 李益的乐府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诗意。诘问之语,进一步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写出失望尚未绝望思妇痴情、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在对远行人的埋怨声中,似乎也隐隐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衬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过片两句写暮春的对偶句是思妇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风中片片飞舞,蝴蝶在飞红中翩翩相戏;溪边细柳荫浓浓,柔条拂水渌溶溶,雨后新波涨满春江,江水与桥平——春去也。「水平桥」与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弄」「平」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了。在思妇眼前,庭院池塘,小桥流水,春风杨柳,飞花舞蝶,自然界充满生机,和谐惬意。然而在这一美景前,孑然独处的她,触景伤情,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哀怨。看飞花舞蝶亲暱作态,叹人不如物之感生,见杨柳青青之色,则想起曾与丈夫分手时春日重聚的约定,春将去,人不见,引起无限的怨情,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之感!「日长才过又今宵。」日复一日地登高凝望,又到斜阳西下暮色昏暝时,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漫长的白天刚刚挨过去,寂寞难耐的夜晚又将开始——登高望春春将去,高楼望远远念情。人未归,怨难平。结句的一声喟叹,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鉴赏这首《浣溪沙》为闺怨词。起首一句,写闺妇登高远望。楼高百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这位思妇正凭栏眺望,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烟中还未见归桡」之「烟」,指江上的水气。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时可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是写暮春的对偶句,上句写春归,不用平直之笔,而极写花落之状,形容它们风中飞舞,像蝴蝶相戏似的。「弄」,戏弄,指相戏。下一句的「阴阴」,形容柳荫幽暗的样子,和初春柳芽初吐远望如烟的景色不同。整句说绿柳荫浓,长条拂水,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这景象使闺妇发出「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样一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是说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从词中内容看,故事发生在暮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诗词作品: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诗词作者:【 宋代 】 张先诗词归类: 【闺怨】、【登高】、【思念】

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赏析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是宋代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抒写古代都市生活中的男女之情。此词上片叙事言情,描述了丈夫出门在外,妻子在家期待远人归来时望眼欲穿的复杂感情;下片借景抒情,以景物衬托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含蓄而又深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浣溪沙⑴

楼倚春江百尺高⑵,烟中还未见归桡⑶,几时期信似江潮⑷?

花片片飞风弄蝶⑸,柳阴阴下水平桥⑹,日长才过又今宵⑺。

【注释】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倚:表示楼的位置。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⑶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归桡(ráo):犹归舟。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唐戴叔伦《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桡,前程风浪急。”

⑷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间。后蜀顾夐《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

⑸弄:戏弄,这里指相戏。

⑹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

⑺今宵:今夜。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白话译文】

一座百尺高楼倚江矗立着,有位思妇正在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春江之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点点白帆像穿梭一样往来不绝,但是怎么也见不到丈夫的座船归来,她感到无比失望和伤心。她的丈夫还不如江潮守信用,春潮涨落均有定期,而他竟逾期不归,令人气愤啊!

片片落花随风飘舞,好像一群彩蝶相戏一般,说明又是一年过去;在柳阴之下,雨后春波已涨到与两岸齐平,而丈夫却不知抓紧时间趁潮早归,可见他不懂妻子日夜思念的痛苦。一个白天刚刚挨过去,跟着而来的就是一个凄凉之夜开始,日复一日,真是度日如年呢!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从词中内容看,故事发生在暮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赏析】

此词是一首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词写丈夫远出,逾期未归,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叙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此词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意境却与众不同;结构上“无大起落”,却层次分明,在平易晓畅之中显现出浓郁蕴藉的情思,丰腴隽永的韵致,“味极隽永”。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叙事言情,写出女主人望远盼归时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起首两句写闺妇登高楼凭曲阑,思亲怀远凝目看,江上水雾弥漫,白帆点点,由远而近,却始终不见她所盼的那只归夫船。看似平直,慢慢体味,颇多婉曲。“楼倚春江”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楼临江而建;且因楼、江及人,把楼上凭栏人与春江中的“归桡”联系起来;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满衬托倚楼人之孤单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写到的繁花飞落,柳树成荫等,交待出时间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与“还未见”相呼应,传写出思妇从低到高,拾级而上,登高骋望,伤高怀远的急切情态与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苦恼和哀怨。一个“倚”字,就指示了位置。“烟中”二字乃点染之笔,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体、形象的描绘,二是以这迷蒙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妇的伤高怀远、惆怅哀怨的情怀。“几时期信似江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未归的人来了:你还不如江潮有信,什么时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样如期如约?紧承前面,从叙事言情转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唐代李益的乐府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诗意。诘问之语,进一步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写出失望尚未绝望思妇痴情、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在对远行人的埋怨声中,似乎也隐隐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衬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过片两句写暮春的对偶句是思妇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风中片片飞舞,蝴蝶在飞红中翩翩相戏;溪边细柳荫浓浓,柔条拂水渌溶溶,雨后新波涨满春江,江水与桥平——春去也。“水平桥”与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弄”“平”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了。在思妇眼前,庭院池塘,小桥流水,春风杨柳,飞花舞蝶,自然界充满生机,和谐惬意。然而在这一美景前,孑然独处的她,触景伤情,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哀怨。看飞花舞蝶亲昵作态,叹人不如物之感生,见杨柳青青之色,则想起曾与丈夫分手时春日重聚的约定,春将去,人不见,引起无限的怨情,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之感!“日长才过又今宵。”日复一日地登高凝望,又到斜阳西下暮色昏暝时,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漫长的白天刚刚挨过去,寂寞难耐的夜晚又将开始——登高望春春将去,高楼望远远念情。人未归,怨难平。结句的一声喟叹,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庚舜: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唐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