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原文赏析(宋)晏几道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玉楼春》词调又名《木兰花》。此词抒写暮春的感伤情绪。首句“东风又作无情计”劈空而来,着一“又”字,说明不仅今年如此,往年也如此,直射下文的“去年”。着一“作”字、“计”字,表明“东风”不仅“无情”,而且是出于有意谋划。接着一句“艳粉娇红吹满地”,写东风无情所造成的结果。“艳粉娇红”指落花。“粉”字上着一“艳”字,“红”字下带一“娇”字,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动人。“吹”字与上句的“东风”呼应。写花之美,也更反衬出被“吹满地”的景象之惨以及“东风”所作“无情计”的可恶可恨。两句写室外之景,也反映了词人惜花伤春的心态。后来周邦彦《瑞鹤仙》所谓“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与此两句同意,但却不如这首词感情色彩浓烈鲜明。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写室内之人的伤春之情。碧楼上的人怕见落红的惨象,所以把窗帘拉拢。但尽管帘影深深,仍然遮不住残春落花带给她的忧愁思绪! 而且这种忧愁思绪去年今日就有,今年今日“还似去年今日”一样。“还似”二字与首句“又”字呼应,表明春残花落的景象和伤春的感情都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往年就已存在。年年春残落花,年年惜花伤春,长年积累愁苦,可见其伤感之深,语气又倍增沉痛。
下片换头转从反面落笔,写得奇特,但意实紧接上片。“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目。”不正面叙说惜春,却自怨自艾地说惜春不仅是多管闲事,而且是“错管”事。花落春去,人力无法挽回,自己还要惜春怜花,岂非徒然“错管残春事”? 过去每当登山临水,看到落花就感伤流泪,这实在是伤害眼睛、浪费感情!这从表面上看似为怨悔,实际上是在说反话,所以其中怨恨东风、惜春怜花之意更觉深厚。
结句写内心的极端悲哀。“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金盏,精美的酒杯;直须,就要。二句从崔敏童《宴城东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化去。但崔诗是直说,此词却是反诘。表面上似乎自己“此时”已大彻大悟,所以说应当拿起精美的酒杯痛饮,恣意欣赏落花,还能有几回醉倒?实际上内心却是极为沉痛。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较之单纯的怜花伤春更深一层,反映出词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心绪。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宋词名句解读鉴赏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名句的诞生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1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2,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3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晏几道·玉楼春
完全读懂名句
1﹒艳粉娇红:指娇艳的花朵。2﹒不遮愁:人在楼中,隔帘就能看到落花,因而引起愁思。3﹒金盏:金制的酒杯。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把娇艳的红花吹落了满地。青楼上的珠窗帘幕低垂,却遮不住春愁,犹如去年的今日一样伤春意。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我都不知洒下了多少伤春泪。现在只求手中的美酒金杯愈深愈好,以畅快痛饮。直把落花看尽,还能醉上几回?
词人背景小常识
晏几道(公元1048—1118年)从小就是一位贵公子,他的父亲晏殊是当朝大官,非常喜欢热闹欢乐,“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此外,他也喜欢填词,是宋代有名的词人。不知道这样荣华富贵、纸醉金迷的环境对晏几道的孤傲性格有何影响;不过,他倒是继承了父亲的文才,并且“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但是父亲过世后,晏几道就从雕梁画栋的楼头,跌落到霜刀雪剑、人情冷暖的大街上。也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孤傲造成他的坎坷不遇,还是因为他的挫折不幸更促成他的孤僻,总之他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愤青”(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
不过,晏几道未免狂狷得太过头了点,据说苏轼因钦慕他的才华,曾托黄庭坚转达希望结识他之意。苏轼与晏几道年岁相若,也是一代名士,虽然沉浮宦海,但本质上绝非庸官俗吏,但晏几道却回答说:“今政事堂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还有一次,朝廷让他修《神宗实录》,他不仅没有秉承圣意,反而让哲宗感到“语尤不逊”。他这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让他的后半生背着“不实”、“幸灾谤国”等罪名,不断地被贬谪羁管。
名句的故事
本篇名句是被一种伤感美好春光又流逝的氛围所围绕。东风像是个无情的恋人,将娇羞的红花吹得狼狈不堪、七零八落。闺中人躲进碧楼,仿佛是要避开暮春的花残花败,避免心绪的起伏波折。只是隔帘仍见花飞零乱,愁怀依旧,便埋怨起“碧楼帘影不遮愁”。
作者开导起自己,应该要及时作乐,只求手中的美酒金杯愈深愈好,以畅快痛饮、醉酒赏花。这样一种故作姿态的自我排解,其实正说明了其愁苦之深。而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语意乃是化自晏几道父亲晏殊的《蝶恋花》:“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晏几道喝酒,也随着时间的递换而有不同的表情,年轻时候喝的酒是爱情的酒,酒是欢乐的源泉,醉是惬意的感受。如“深深美酒家,曲曲幽香路”(《生查子》)、“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纫扇有新诗”(《鹧鸪天》),这里的酒是甜蜜的、迷人的。
到了中年以后,这时的酒是一种解愁的酒。如“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洒阑干”(《鹧鸪天》)、“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点绛唇》)。泪为解愁而流,酒为解愁而饮。这时的酒已是愈喝愈多,愈大杯愈好,因为愁有多少,酒杯就有多深。自此以后的晏几道更是离不开酒了。
历久弥新说名句
酒对中国诗词可说一大功臣,没有了酒,唐诗宋词可能就得少了大半部。现代散文家梁实秋就说,酒可让“平素道貌岸然的人,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议论风生”。
魏晋六朝堪称“沉醉”的时代。竹林七贤人人都能饮,而刘伶又是七人之最。据说刘伶喝酒喝到兴头上,常 *** 了衣服在家里“裸奔”。一次正巧被一个朋友撞上,朋友便取笑他。谁知刘伶把眼一瞪,回答说:“我是以天地为家,屋子为衣服,你跑进我衣服做啥?”有一次刘伶的妻子火大了,把他的酒送人,也把酒器毁了,强迫他戒酒。刘伶说:“好啊,我自制力差,不能自己戒,那就在鬼神面前起誓好了。快去准备酒肉来。”他妻子听完大喜过望,立刻去准备祭拜。只见刘伶跪下来祝祷说:“天生我刘伶,是以酒闻名的。我一饮一斛,还要再喝五斗才能解酒呢。妇儿之言,你们鬼神小心点,别听。”于是把供奉用的酒肉又吃了,再次醉倒。而他的文才不如其他六贤,作品不多,倒是写了一篇《酒德颂》流传后世,也算是对得起“酒先生”之名了。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诗词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①艳粉娇红: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的化妆品,代指美人,此处借喻花朵。
②金盏:酒杯的美称
③直须:只要、就是要。宋时口语。
【译文】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点评】
这首词抒写惜花伤春的情意,文笔清劲。开头两句沈痛之至,“大声疾呼,直怨东风,东风又作无情计”,可见怨风之甚。一“又”字,与子野词“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之“又”字同妙。“艳粉” 句,即东风所摧残之落花。“碧楼”两句,言隔廉见花飞零乱,景亦至佳。 “还似”与“又”字相应,引起去年今日之情景。“谁知”两句,自怨自悔, 皆因伤极而有此语。“春残”从“艳粉”来;“到处”从“去年”来。 “碧楼”二句语气转为委婉,涵义隽永,言简意繁,表现了作者年年伤春而又无处可避春愁的感情。
“此时”两句,自作解语,言费泪无益,惟有藉酒浇愁。此与同叔之“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同意。但小晏出之以问语,更觉深婉。又后 主词云:“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此处“直须”二字,最能得其 神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2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