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道法自然抱朴守真——《老子》

大道家园 2023-07-28 17:50:50

道法自然抱朴守真——《老子》道法自然抱朴守真——《老子》

《老子》是我国最重要的道家道教文化经典,也可以说是我国首部哲学文化经典,其中以“自然”为本质特征的辩证思维,可谓我国古代理论思维中的瑰宝,对后世、对全人类都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抱朴守真,抱拙守默的意思意思是保持本有的纯真,不为外物所诱惑。质朴无华,不张扬。

抱拙守默:

1.亦作"抱拙守缺"。

2.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3.谓笃守古学古道。

4.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朴,原是 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质朴解。

抱,是持守。

拙,质朴无华 。

“抱朴”就是要求学 道者持守质朴,这样才能与道合一。

扩展资料:

抱朴守真是《老子》里提出的,是道家学说的理论,是顺应自然或宇宙的规律,认识真实的自我(潜意识)。

“抱朴守真”作为老子天道自然观中的一种思维取向,亦可视其为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老子之“道”的原理上说起。老子之“道”在根本上是一种自然之道。这个自然之道,既是万物之起源,又是万物形成规律及其所依凭之途径。它自然而自发,没有外在力量强加于其之上,此即后人所言“天道自然”之意。

回归真实,也就是要回归天道自然。这一根本的思维取向实质上也就是一种价值取向。所以在老子看来,人所要做的一切(德的领域),不过是顺应自然而符合天道自然,可是人类历史所显现的人为事物,是远离自然之道,所以人为事物的根本取向是理所当然地回归真实。

看看“道”与“德”相连所涵括的内在意向就可明白老子此层意思。

“道”与“德”相连,意谓“道”可为个别事物所拥有,而个别事物一旦拥有“道”时,即成为了它的“德”,此即“德”之古义为“得”的深意所在。

“德”在《老子》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道创造了万物,万物各自体现出的本性就是“德”,它是“道”所赋予的,是“道”的体现。没有道,就没有万物;没有德,万物就失去了本性。德者所得于天,能全天理即为有德。具体到人,顺之于性、得之于心即为人之德;具体到物,顺之于理、自足其性即为物之德。

综观之,中华文明中儒、道共遵的“中和”之道,其实亦源于老子抱一而守中的自性和谐原则,并建基于“道”之“德”上,因而老子的自然之道的原理中,又无疑深涵着一种可贵而永恒的和谐精神。

抱朴守真是什么意思?意思: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保持朴素、纯真的本性,守住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

读音:bào pǔ shǒu zhēn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例句:修行之径,在于抱朴守真,不被外来的诱惑所击倒。

扩展资料近义词:

1、抱朴含真 [ bào pǔ hán zhēn ] 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出处:晋·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2、抱朴寡欲 [ bào pǔ guǎ yù ] 抱:保;朴:朴素;寡:少。守其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

出处:《老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0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