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14:37:09

(清)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原文赏析(清)纳兰性德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性德对原配夫人卢氏过早的死,视为自己一生的最大遗憾。这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从此开始真正尝到了人生的苦味,他把满腔哀思铸入词章,凄婉悱恻,感人至深。

上面这首《南乡子》词是题写在妻子的遗象上的。每当多情的词人面对妻子的画象时,心中便涌起难以抑制的悲哀,他极力忍泪吞声,但无声的饮泣更令人心碎。首句“泪咽却无声”,破空而来,吐露出词人内心极度的悲痛。“只向从前悔薄情”,对画像思伊人,回顾自己往日和妻子相聚的日子,实在太少了,想想今朝人天永隔,不由感到一种良心的谴责和忏悔,在她的生前,自己没有能给她更多的爱,未免太薄情了!纳兰性德身为皇帝侍从,长年戎马出巡,羁旅天涯,留下妻子空闺独守,一直深感抱歉,虽然他对世俗的富贵荣华感到厌倦,但又不能从中摆脱出来。“薄情”的自责,隐含有多少无奈!一个“悔”字里又隐含着多少幽怨!

词人深情地凝视亡妻的画像,凭仗画家的丹青仔细审视着妻子的面容,她是那样的轻盈娇美,那神采风韵,维妙维肖,多么精采的传神写照! 可是,这一切如今还有什么意思呢?它只能引起词人的无限伤感。作者悲叹道:画家啊!您的丹青妙乎可以留下逝者的美好形象,但是我内心的伤痛,您是怎么也画不出来的。

词的下片抒写由亡妻画象触发的自己对命运对人生的感受。词人好象对妻子说:“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您诀别的话语,至今仍然清晰地响在耳畔,但实际上我们这对少年夫妻比翼双飞的美梦,却过早地破灭了。据《卢氏墓志》记载,卢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卒,时年二十一岁。卢氏十八岁于归,与纳兰伉俪情深,可惜他们仅仅相处了三年。纳兰性德对卢氏的夭折是极为伤心的。“午夜鹣鹣梦早醒”是用比翼鸟比喻夫妻共同的生活。传说中有一种鹣鹣鸟,只有一只眼,一个翅膀。必须二鸟相互依傍,比翼齐飞,故又名比翼鸟。现在,这对相依为命的鸟,其中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鸟怎能生活下去呢? 所以词人悲叹道:“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如今从这场短暂而幸福的美梦中醒来的,只有你一个人,而我还在睡梦之中,一更又一更,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特别在那风雨如晦的夜晚,檐下风铃响起的时候,我思念着你,把眼泪都流尽了。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离马嵬坡入蜀,“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白居易《长恨歌》曰:“夜雨闻铃肠断声。”此词结句亦暗用此典。

这首悼亡词情真意挚,哀感动人,而又颇有人生感慨。“卿自早醒侬自梦”,把妻子的死亡称作“梦醒”,当作解脱,而自己仍在梦中,经受人生的种种痛苦。这既是作者的伤心人语,又可看到作者厌弃尘俗世间的心绪。这种心绪在其悼亡词中时有流露,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这样写道:“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词人说妻子“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主要是她感到“人间无味”、“不及夜台”,生不如死,尘土复盖的幽冥之境虽然冷清清,但却可以把愁绪一同埋葬。为了逃避无味的人世,宁肯抛开死生不弃的钗钿之约。这段话与本词中“卿自早醒侬自梦”句,都是喻示着死者的明智和生者的迷失,当然,这是作者自己在无限神伤的思念之中寄寓对人生、对命运的厌弃和绝望。实际上其亡妻卢氏也的确象词中所写的,是一个有见识的,不平常的女性。《卢氏墓志》说卢氏“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可风,纳兰性德损失的不只是一个美丽的妻子,而是一个有共同理想的红颜知己。她的弃他而去,无异动摇了他生命的根基,夺走了他人生的美梦,他的悼亡词写得这样伤心,自是可以理解的了。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原文: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翻译及注释 翻译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借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 *** 声到天明。

注释 1凭仗:倚著枴杖。2丹青:指亡妇的画像。3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4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5 忒(te):方言,太、特。6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7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8 夜雨铃: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赏析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创作背景纳兰性德在爱妻亡故后,悲痛欲绝,便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词。《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词,它大约写于卢氏去世不久。 诗词作品: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诗词作者:【 清代 】 纳兰性德诗词归类: 【悼亡】、【怀念】、【感伤】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1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古诗简介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篇起首打破词先写景后言情的常例,破空一句“泪咽却无声”,直接写出了词人的悲痛。下片紧承上片,和妻子以前分离时说的话还历历在心,孰料竟然永别。该词真实地抒写由悼亡伤逝与离世超尘相交杂而产生的痛切之感。

翻译/译文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忒(tè):方言,太、特。

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卢氏死后,痴情的纳兰就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不分白昼夜晚,他的脑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有一天,他突然有所解悟,自己该给亡黔麓了品瑟萋柔堂拳雪翥只 眼盈盈,心中又生出无数感慨。于是,这首恰如杜鹃啼血、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词就产生了。

赏析/鉴赏

文字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描绘了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现又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悲伤欲绝。“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悼亡,伤逝之作所以感人,就是因为所倾吐的是最真挚的爱的感情。纳兰这首是“题照”之作,因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以向亡妻画像诉说的形式表现这种感情的,他后悔从前“薄情”,凭着丹青重识,他记得剐语分明,恨好梦早醒,他叹息“卿早醒”而“侬自梦”,泣尽更深夜尽,等等。他将画像视为人身,把死者当作生者,故这种诉说所表达的感情比之一般的抒情,尤为感人,具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境。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2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翻译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忒:方言,太、特。

鹣鹣: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在爱妻亡故后,悲痛欲绝,便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词。《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词,它大约写于卢氏去世不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