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诗学研究·秋瑾研究资料(秋瑾诗词)

大道家园 2023-07-28 08:48:43

诗词研究·诗学研究·秋瑾研究资料诗词研究·诗学研究·秋瑾研究资料

研究资料集。今人郭延礼编。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之一,卷首有秋瑾和服像、便装像、男装像及秋瑾故居绍兴和畅堂、卧室、绍兴风雨亭图片,丛书编辑说明及本书例言。全书共六辑。一辑为“秋瑾生平及其活动”,又分四部分。首列范文澜《女革命家秋瑾》及郭延礼《秋瑾年谱简编》。第二部分为传记史料,收秋瑾亲书《兰谱》、1904至1905年《女子世界》等报刊所载秋瑾留日活动纪事、徐锡麟《致秋瑾书》和徐自华、吴芝瑛、佛奴、陈去病、陶成章、王时泽、冯自由、赵而昌、秋宗章、王灿芝、服部繁子、秋高、周作人、徐双韵、周亚卫、周建人等秋瑾亲友或后人所撰传记及回忆文章三十篇。第三部分交流考述,收宋元、王祖献等关于秋瑾与徐自华、吴妈、王金发、安庆、陶荻子、吕碧城等交往关系的文章七篇。第四部分为考证文字,收吴小如、王慰慈、秋经武、俞观涛、樽本照雄等考证秋瑾生年、东渡、加入同盟会、就义日期诸问题的文章及新发现的资料十四篇。二辑为“秋瑾思想及作品研究”,包括章炳麟、何震、吴芝瑛、王灿芝、王沅德、夏衍、郭沫若等为各种秋瑾遗集所撰序、跋九篇,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中有关评论及萧善因、郭沫若、夏衍、魏绍昌等论秋瑾文学成就和思想地位的文章十一篇。三辑为“《秋瑾集》集外诗辑”,收录近年发现的秋瑾集外佚诗二十二题三十一首及两篇介绍文章。四辑为“悼念秋瑾诗文和纪事”,包括章炳麟、佩苇、王钟麒、蔡元培等所撰祭文、哀词、墓表、碑记等十篇;柳亚子等诗人及其他的各种署名发表的哭悼、吊挽秋瑾的诗作三十三题九十一首、词三阕,吴芝瑛、孙中山等所撰挽联十一联,徐自华、吴芝瑛、陈去病等为秋瑾营葬、改葬、立秋社、建风雨亭的书启九篇。五辑为“秋瑾研究资料目录索引”,收1907至1986年间七十种专著、五百零八篇论文目。六辑“附录”,收徐锡麟、吴芝瑛、徐自华、王灿芝传记六篇,待考著作等资料。该书收罗丰富、翔实,尽量多选罕见史料,尤其是与秋瑾关系密切的当事人的记载和回忆,目录则力求无遗,为研究秋瑾提供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1987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秋瑾诗词《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地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大千世界茫茫红尘,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这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扩展资料:

《满江红·小住京华》此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词作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这首词风格爽朗豪迈,慷慨悲歌,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作者的“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的诗歌秋瑾 《满江红》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别在封建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