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8 03:05:28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鉴赏

在文艺作品里运用一些俏皮话,不是低级庸俗的打趣,既不损害风格,又能引起欣赏者的会心微笑,这在高明的作者笔下是常有的。

词在北宋,被一些人视为“小道”,有些作者因此也视词如小品文,并不把它堂而皇之地看待,他们在这种文体中有意表现自己的脱略不羁或滑稽风趣。王观便是此中之一人。

王观是如皋人,考开封府试第一名,中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翰林学士,后因应制撰《清平乐》词,被指为冒犯神宗皇帝,罢职,因号王逐客。著有《冠柳词》。他的生平记载虽然简单,也能看出是个脱略不羁的人物。

他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王灼说他“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见《碧鸡漫志》)。他曾写过一首《天香》词,下片云:“呵梅弄妆试巧,绣罗衣、瑞云芝草。伴我语时同语,笑时同笑,已被金樽劝倒。又唱个新词故相恼。尽道穷冬,原来恁好!(这么好,咁好)”写一家人在冬天围炉喝酒,互相戏谑的情景,十分生动。

又有一首《木兰花令·咏柳》,后面几句是:“东君有意偏撋就(搓揶成就,成全),惯得(放纵得)腰肢真个瘦。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这样写柳腰和柳眉,都是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的。

王观这首《卜算子》,颇受选家的注意,也是俏皮话说得新鲜,毫不落俗的缘故。

这首词是为送别一个朋友写的。这个朋友叫鲍浩然,不知是什么人,他同王观的交情似乎不很深,但也并非十分疏远;这次分手,既不是被贬谪,也不是去远行,而是同亲人团聚。所以此行还是愉快的。不过,王观同他的交情一般,没有太多惜别之感,又用不上那些虚浮的客套话,送行之作怎么能够写好,却是颇费斟酌的。

于是我们看见这位聪明的作者运用风趣的笔墨,把寻常的话头来个“化腐朽为神奇”,居然能引起读者对它的喜爱。这可以算是“唯陈言之务去”的一个小小例子。

鲍浩然如今到浙东(浙江省以浙江为界,东南面地区称浙东),作者为他送行(可能他有个爱姬在浙东,这回是去探望她)。这类事情真是太寻常了,差不多每天都可以碰上。要写这种送行诗,随便凑和几句,也可以应付过去了。可是这位作者却不这么想,他有他的一套不落俗的构思:先从游子归家这件事想开去,想到朋友的妻妾一定是日夜盼着丈夫归家的,由此设想她们在想念远人时的眉眼,再联系着“眉如远山”(《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眼如秋水”(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这些习用的常语,又把它们同游子归家所经历的山山水水来个拟人化,于是便得出了这样两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它是说,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思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呵。

从这一构思向前展开,于是就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要到哪儿去呢?是“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处”四字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又一层意思是:有着盈盈的眉眼的那个人。(古诗:“盈盈楼上女”。盈盈,美好貌。)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的人物。语带双关,扣得又天衣无缝,实在是高明的手法。

上阕既着重写了人,下阕便转而着重写季节。而这季节又是同归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的。

那还是暮春天气,春才归去,鲍浩然却又要归去了。作者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轻轻搭上,一是“送春归”,一是“送君去”;言下之意,鲍浩然此行是愉快的,因为不是“燕归人未归”,而是春归人也归。

然后又想到鲍浩然归去的浙东地区,一定春光明媚,配合着明秀的山容水色,越显得阳春不老。因而便写出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也许是从晚唐诗人韦庄的《古别离》“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得到启发吧,春色既然还在江南,所以是能够赶上的。赶上了春,那就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了。但这只是表面一层意思,它还有另外一层。

这个“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而且又是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

这样的语带双关,当然也聪明,也俏皮。

通看整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体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是有死活之别的。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王观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祖籍高邮(今江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大理寺丞、知江都县、翰林学士等职,后来因其《清平乐》词招祸,去职归隐,自号逐客。他的词师法柳永,有词集《冠柳集》,已佚。现存有赵万里辑本。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明净的江水好像美人的眼波,起伏的山峦好像美人秀丽的眉毛。问远行的人到哪里去?去山水优美的江南。我刚刚送走春天,如今又送您到浙东去。如果到了江南,您正赶上了春天,请千万把春光留住。

【鉴赏】

这首送别词笔调活泼自然、比喻新奇别致、语言诙谐风趣,充分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饱含着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上片写友人的行程,满含深情。开篇两句用笔诙谐,用喻巧妙,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欲问”两句,问友人要去什么地方,答案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含义颇丰:一则写山水之美;二则写佳人容貌秀美。所以说,“眉眼盈盈处”不仅写景,更是怀人。这两句写景新颖别致,言情含而不露,确是不可多得的妙笔。

下片抒情。开始两句直写送别,层层深入,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感真挚,颇为感人。结尾两句,是词人对临行友人的美好祝福和叮嘱,表面上是叮咛友人不要辜负江南的美好春光,更深层次上是对友人全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祝福。“春”不仅是指季节上的春天,更是指人事方面的美好和团圆。

全词语言诙谐活泼,比喻新奇妥帖,让人读之神情舒爽,不忍释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翻译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二、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4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