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作名·渭川田家诗词研究·诗作名·渭川田家
唐诗篇名。五古。王维作。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三。大约是在李林甫当政,张九龄被贬,诗人遭到排斥而产生归隐思想后写的。全诗十句。前八句描写傍晚时候牛羊归村、野老迎候牧童、雉雊蚕眠,田夫路遇絮语等农村景象。后两句直接抒情,表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透露归隐田园的心情。全诗有机地统一在一个“归”字上,王夫之曰:“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唐诗评》卷二)此诗描写肖物传神,形象逼真,犹如一幅田家晚归图。尤其头两句“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更富有画意,显然远承《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的句子“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而整首诗宁静安谧的境界和平淡自然的风格,则受到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高步瀛评此诗说:“天趣自然,踵武靖节”(《唐宋诗举要》卷一),可谓知言。
王维《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赏析渭川田家原文: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 阳一作: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翻译及注释 翻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注释 1渭川:一作「渭水」。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2墟落:村庄。斜阳:一作「斜光」。3穷巷:深巷。4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5倚杖:靠著枴杖。荆扉:柴门。6雉雊(zhigou):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7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8荷(he):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9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十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渭川田家鉴赏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孙儿,拄著枴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 苏东坡 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枴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著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藉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渭川田家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后期,描绘的是渭水两岸的农村生活。 诗词作品: 渭川田家诗词作者:【 唐代 】 王维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田园】、【归隐】
《渭川田家》古诗原文及赏析 【诗句】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出处】唐·王维《渭川田家》。
【译注】雉: 野鸡。雊 (gou): 野鸡叫声。句意: 野鸡鸣叫,麦子秀穗,蚕眠四次,要吐丝作茧了,桑叶已经稀略。写农村初夏景象,颇富乡土气息。
【全诗】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赏析】
作者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一生所写田园诗多且好,这首诗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首句“斜光照墟落”,描写夕阳西下斜照村庄的景象,作为大背景笼罩全篇。一幅夕照暮归的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牛羊归”即意味着“牧童”归,自然引出“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一位须发苍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柴门外,等候着牧牛羊的小孙儿归来,他们又要团圆了!下面二句写野鸡啼鸣(雉雊)求偶,桑叶已稀蚕儿作茧自缚,都在寻找各自的.归宿。
最后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农民肩扛锄头归来,途中相遇,絮语依依,充满无穷的乐趣。诗人耳闻目睹这一切,禁不住感慨万分: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云: “式微,式微,胡不归。”作者取其意表示归隐田园。
这最后二句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本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灵魂和主旨。全诗写景与抒情交相辉映,纯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不用雕琢,笔意简淡,天趣自然,显示出冲淡天然的艺术情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4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