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7 20:50:20

(宋)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王安石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嘉祐五年入阁为三司度支判官,熙宁二年神宗又将他特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不久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主持变法大局。其升迁之速,宠遇之隆,前所未有。这首小令大约便作于他推行新法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从表面上看,这首小令是在咏史。实际上却是借古喻今,以伊尹、吕尚自况。词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欢快喜悦的气氛,表现了词人强烈的自信心和建功立业、与古人一争高低的雄心壮志。

上阕头三句很简单,不过是直叙伊尹、吕尚的身世。传说伊尹当年曾为人耕佣,后以滋味干汤,被商汤用为大臣;而吕尚则历尝穷困,年老之后,才以渔钓而遇周西伯,被周文王举为师。两人为商、周的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细玩词意,可以觉察到其中有几分谐谑的意味,这大约是由王安石心情欢悦所致。接下来的两句也是半谐半庄,一方面说明英雄不遇明主终将一事无成,一方面暗示了自己对神宗知遇之恩的感激。另外,这两句词也表现了王安石以英雄自居的自许之情。《记林纪事》引王阮亭云:“‘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舒王自负语也。”甚有见地。

下阕前三句抒发词人的感慨:英雄自有雄才大略,要在于遇与不遇。一个“遇”字既感叹机缘难得,又含有为自己的侥幸而自得的喜悦。所谓“风从虎,云从龙”,英雄如果有所凭借,辅弼明王,建国立业,不过是谈笑中事。王安石对变法的前途充满信心,近乎得意忘形,因而不免把一场艰难的改革看得太轻易了。然而这确实是他当时心境的再现。最后两句则更毫不隐晦地表现了他要与伊尹、吕尚这两位著名的开国元勋一比高低的宏伟抱负。语意之中,实已隐含了自己已经超越古人的自豪。伊、吕不过是“历遍穷通”、因人成事的两个衰翁,而自己正值壮年便秉国政,若假以时日,所建功业,岂非在伊、吕之上?王安石素不喜厚古薄今之论,这两句词,大约也是他平素心志的自然流露,所以读来并不觉其狂妄,而实有非此公不能道此语之感。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王安石是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我准备的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快来看看吧。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

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

注释

⑴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⑵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衰翁:老人。

⑶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⑷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⑸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⑹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⑺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⑻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

⑼争:争论,比较。

赏析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王安石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释:

1、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2、衰翁:老人。
3、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4、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翻译:

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
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
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
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

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
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
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
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赏析: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2、潺潺:形容雨声。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4、罗衾(音qīn):绸被子。
5、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6、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7、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
8、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9、凭栏:靠着栏杆。
10、江山:指南唐河山。

翻译: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
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

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
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
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赏析: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下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浪淘沙刘禹锡

《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5、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古诗

1、《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1、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后也用为词牌名。
2、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译文: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2、《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
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
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注释:

1、浪淘沙:词牌名。
2、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着名夏季休养地。
3、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4、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5、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6、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7、谁边:何处,哪里。
8、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9、越:越过。
10、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11、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12、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13、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14、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15、萧瑟秋风:曹操《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人间:社会制度。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如梦令古诗原文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2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