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张元干送胡铨《贺新郎》词》诗词评论技巧

大道家园 2023-07-27 18:00:46

《张元干送胡铨《贺新郎》词》诗词评论技巧宋人黄升《中兴词话》引王明清《挥麈后录》:绍兴戊午(1138)之秋,枢密院编修官胡邦衡(铨)上书乞斩秦桧,得罪,责昭州(广西平乐)监当。后四年,慈宁归养(韦后南归),秦讽台臣,论其前言弗效,除名,送新州(广东新兴)编管。三山(福建福州)张仲宗(元干)以词送其行云“梦绕神州路……”又数年,秦始闻此词,仲宗挂冠已久,以它事追赴大理寺削籍焉。最后黄升感慨说:“二公虽见抑于一时,而流芳百世,视秦桧犹苏合香之与蜣螂丸也。”

离别古诗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 此词为张元干所作。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贺新郎》的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这首《贺新郎》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贺新郎》原文作者: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的词牌简介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片仄韵格。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1]

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首句五字起韵,句法与《水调歌头》首句,仅差第三字用平耳。第二、三句均四字句,上加三字豆,中惟“庭”字可仄;余有定格,不能移易。第四句为七字句,第一、三、六字可仄。第五句六字,协韵,为平仄平平仄仄,一字不可移易。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第二字“玉”可作平,第七句与第四句同。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字平仄不拘,结句六字,士三下三,协馈;依定格,必作平仄仄,仄平仄,不可易也。后阕换头。首句七字,为平起仄协七言句;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余与前阕相同。

《贺新郎》赏析解题: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为胡铨因谏议和而被贬至福州,由遭秦桧迫害,移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赏析:上片:述时事。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四句: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1、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有第二层的质问。

2、中原沦陷惨状:“怅”为领字。

所怅者: 一是“连营画角” 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

二是“故宫离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故国之思。

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第二层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

1、“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喻北宋王朝的沦亡。

2、“九地黄河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3、“悲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三层“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1、“天意从来高难问……”:前面词人提出疑问,问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

于是顿挫之笔曲折至“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

“人情老易悲”,言天意既难测,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悲难诉”。

“悲难诉”的内涵: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难诉。

2、送别。 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铨—— “更南浦,送君去”。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节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

下片:叙别情。

第一层,“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别时景物。

时令:初秋残暑,凉生岸柳——景之凄凉,人心为别而凉。

岸柳:依依惜别之情。

2、时间:夜,“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夜色已深,以缠绵,清秀之句,抒悲愤激昂之情,可见感情之深挚。

第二层,“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设想别后之心情。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曲曲折折抒写留恋之情:既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国家前途亦茫茫。

第三层,“目尽青天怀今古”至“听《金缕》”:遣愁致送别意。

1、“目尽青天怀今古”照应“天意从来高难问”,有四顾苍茫之感。

2、“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言大丈夫不能“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恩怨相尔汝”,本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3、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达到最高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举大白,听《金缕》”

以豪情排遣极痛,慷慨悲壮,余音缭绕。

提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张元干的《贺新郎》赏析怎么写?《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南宋——张元干

原文: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赏析:

这首词在形象表现上使用了象征手法,围绕象征形象又描绘了景色氛围,造成了词的悲壮格调。作者为中原沦陷、金兵入寇各自找到了象征物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这是用天柱摧折象征宋室江山的残破,用黄流乱注象征兵灾满地;而“聚万落千村狐兔”,正是以蔑视的态度,为金兵找到了象征形象。这样的形象表现,使事物的面貌既避免了直露、一般化,也自然地渗透了思想倾向,观赏起来多有意味。

国势变乱是宏观存在,不用象征手法,在一首词中是很难具体表现的;但微观中的景物是具体的,并且是必须具体细致描述的,本词在这方面显示了成功之笔。词人想象中的中原地区,那里“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在为胡邦衡送别的三山(今福州市)南浦,“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这景物是极为具体而又富于情韵的。分别前的夜里“对床夜语”,分手时“举大白”相劝,也都写得深微诚挚,苍凉悲壮。

扩展资料:

张元斡这首词写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词题下自注:“送胡邦衡赴新州”。这时张元斡已经是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但爱国不屈的情志不减。在词中他痛惜大好的中原地区被金人侵占,京都荒芜,人民陷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狐兔”却成了村落的主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1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