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历代诗歌总集·竟陵诗选》简介介绍(诗歌,,图书,推荐表)

大道家园 2023-07-27 17:04:26

《历代诗歌总集·竟陵诗选》简介介绍《历代诗歌总集· 竟陵诗选》新诗鉴赏

诗总集,十三集,清熊士鹏编选。士鹏字两溟,一字莼湾。天门(今属湖北)人。嘉庆乙丑(1805)进士,武昌府教授,喜培植孤寒,提倡风雅,奖掖后进,著有《两溟诗集》。竟陵本是湖北一隅,并非文化昌盛之地,竟陵诗因明末钟惺、谭元春选《诗归》提倡“幽深孤峭”之诗而享大名。然而明末、清初,诗坛主流和统治者视此派诗为“诗妖”和“亡国之音”,从而受到压制,甚至他们的部分作品被列为禁书。熊士鹏编此书虽意在表彰乡先贤,也有提倡诗学,示人矩矱之意。

全书共选诗八百一十五首,第一卷首选唐张祜等人诗作二十二首,他们并非竟陵人,只是曾到此仕宦、流寓、游览送别于此,因此录之以备览。第二卷起正式选本邑人之作,首列鲁铎,此人字振之,明弘治会元,科举名次虽高,但却是位道学色彩很浓的诗人。第三、第四卷为钟惺、谭元春之诗,每人选诗近百首,此为全书之骨干,编者认为:“钟、谭别开风气,故最著。”作者也反对人们“转相仿效,惟知尚声调、崇浮华,卒不见所为性情之真、气韵之妙,则亦无殊乎内土木而外冠裳也”。他还认识到诗人各有所长,故此编只取所长,不求全责备。摆脱门户之见,有善必录。因而能使此书成为“罗五侯以成鲭,贡九牧而铸鼎,四美具,二难并”(见编选者自《序》)的选本。五卷以后则多为清代竟陵人的诗篇。亦以表现性灵者为多。

有清道光癸未(1823)鹄山小隐的刊本。

诗歌图书 推荐表《宋词三百首》,原署上强村民(近人朱孝臧)编,选两宋七十九家词人二百八十三首词,按帝王、文士、女流编排,以天然浑成为主旨,选词精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3月出版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包括作者简介、注解和评笺,版本较好。笺者引征二百余种书籍,爬梳遗逸,彰显作者,广采博收,汇集诸评,辨析正误,注释精当。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本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七卷,选南宋自张孝祥至仇远一百三十二家词作近四百首,较广较精,文献价值很高。选者为词坛名家,词风轻柔园腻,故择取严格,多选相类婉丽之作,不能反映南宋词作全貌。清人查为仁、厉鹗作注,合为《绝妙好词笺》,有作者小传和资料、词本事、题解和总评。光绪年间刻本附有余集编《绝妙好词续钞》一卷和徐懋再编之《续钞补录》一卷。。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四部备要》重印本
《千家诗》多家选本。①全名《分门类纂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南宋刘克庄编,选唐、五代、宋诗而以宋为主。克庄号后村居士,故亦称《后村千家诗》。②题明人王相选注《新镌五言千家诗》。③题宋谢枋得选、王相注《重订千家诗》(七言)。④题谢枋得精选《千家诗》,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卷。题材广泛,篇幅短小,浅显易解,是旧时流传极广的启蒙读物。
推荐版本:东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
《宋诗别裁》,原名《宋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编选,八卷。后人将其与沈德潜所编唐、明、清三朝别裁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集》,改现名。收宋一百三十七家诗人六百四十五首诗,按体裁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和七言绝句,注意兼收不同诗人流派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诗各体、流派的面貌。但由于选者强调“比兴深婉”、“宫商协畅”,崇奉理学,选诗不精,比较粗糙,仅有圈点,没有小传和评语,疏于考证修订,文字时有讹误。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蒋天枢点校本
《全元散曲》,隋树森辑。全书辑金代元好问至元末明初散曲作家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首(不包括残曲),按作者时代先后编排,广采博收,搜集完备,附有小传,校勘补正精审,所有作品均注明出处、收入选本和曲谱。书首列《引用书目》,末附《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品曲牌索引》。之后,陈加有《〈全元散曲〉补遗》,载于1980年第2期《文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本
《元诗别裁集》,原名《元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编选,八卷,附补遗一卷。后人将其与沈德潜所编唐、明、清三朝别裁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集》,改现名。本书依据沈德潜“三唐之格”(盛唐、中唐和晚唐)选自金入元的元好问至由元入明的杨雄桢一百五十二家,六百九十首诗,多表现士大夫思想情趣,间有写民族矛盾之作。编者少门户之见,兼录各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诗面貌。无诗人小传和评语,仅有圈点。中华书局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然藜阁刻本缩版影印。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1979年版
《元人小令集》,陈乃乾根据明代张禄《词林摘艳》中《南北小令》一卷及其他作品编辑的元代散曲集。搜罗极富,断句并标符号,便于诵读。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阳春白雪》,全称《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抄本多名《乐府阳春白雪》或《阳春白雪》,元杨朝英选编。有十卷刻本和九卷抄本两种版本。除无名氏外,选四十七人四百九十二首小令、四十七套套数。所选作品思想内容瑕瑜互见,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元代散曲的真实情况。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隋树森校订本
《太平乐府》,全名《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元杨朝英选编。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有卢前校订本。除无名氏外,选八十五人一千零六十二首小令、一百四十一套套数。仅几首小令与《阳春白雪》所收重复。(128字)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隋树森校订本
《明诗别裁》,清沈德潜、周准以朱彝尊《明诗综》为基础编选,收明代三百多家千余首诗。编选者主张古体诗宗汉魏、近体诗学盛唐,推重前、后七子,排斥公安、竟陵两派,故选前后七子作品较多,不能反映明诗全貌,但从中可见复古派创作特点。商务印书馆1958年据《万有文库》本重印。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缩印本
《纳兰词》,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附补遗一卷。清人汪珊渔在《饮水词》、《侧帽词》基础上、根据十余种辑本、抄本编刻汇集而成,按词调排列,收词三百多首。纳兰性德于诗词文赋均有创作,而以词最享盛名,虽不乏抒怀写景、豪放俊逸之作,但以缠绵清婉为主要格调,风格近似李后主,尤以悼亡系列最能体现,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第一人”。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本
《龚自珍诗选》,清龚自珍作,刘逸生选注。收编年诗五十三首、《己亥杂诗》一百零一首,注意诗句串解。龚诗大胆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抒发对国事感慨和生平哀乐,歌颂爱国理想与个性解放,热情洋溢,风格瑰丽。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尤为后世传诵。书前有《前言》,后附编选者《试论龚诗的艺术特色》。
推荐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清诗别裁》,原名《国朝诗别裁》,清沈德潜编选,三十六卷。因收明降臣钱谦益等人作品而受乾隆申斥,随删减为三十二卷。选清初至乾隆间二百七十五家,较为广泛,均有小传。选诗受编者“正统论”、“格调说”、“温柔敦厚”思想影响,多平正之作。商务印书馆1958年据《万有文库》本重印。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缩版影印本
《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作,以其居室名。作者自编。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编年诗六百余首,十一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钱仲联笺注,附年谱、各家诗话等。另外《日本杂事诗》二卷不在《诗草》内。中华书局1960年又出版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搜辑的《人境庐集外诗辑》。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钱仲联笺注本
《近代诗钞》,陈衍辑清咸丰初至辛亥革命后三百七十家诗,人各为卷。诗人之下均有小传,间载诗话和评语,收集资料颇为丰富。诗作多写日常生活和个人感情,较少反映社会时代。资料价值较高。1923年初版。
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年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选近代五十余人三百余首诗作。前言全面介绍了近代诗歌创作情况。有作者简介,注释简明、通俗。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选历代诗、词、曲一千首。分上、下两编,每编各有两册。上编自周至唐五代,共五百五十首,下编自宋至“五四”前,共四百五十首。按时代先后、分作家排列,一人作品之中,又据在体裁文学史上出现的四言、骚体、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词、散曲等顺序编排,一体之中则斟酌写作年代。诗前有作者小传,正文后面有简明注释,适当讲解疑难问题,或予以必要说明和征引,曾经被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辽金元诗选》,童荑荪选注,选三代近百家优秀作品。入选诗人均有小传。对诗加以浅近注释与解说。前言评述三代诗歌的发展和成就。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散曲选注》,王季思主编,洪柏昭、卢叔度、罗锡诗、卢汉超选注。本书以隋树森《全元散曲》为底本,从兼顾政治与艺术、内容和形式的标准出发,注意流派风格的多样化,选元人七十五家及无名氏散曲二百四十首,根据曲子内容为无题作品拟题并用*号标明,个别地方进行了校勘。选注分作者简介、注释、说明三部分,注释较详,其他则略,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前言》全面介绍评价了元曲的渊源、发展、种类、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推荐版本: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屈原的作品简介屈原的作品简介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
详细介绍:
《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
《招魂》
《卜居》
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再没有比这更长诗篇了。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 ,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 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
《九歌》是屈原流放在江南时在楚民间祭歌的基础上 加工整理的一组祭歌。《九歌》共有11篇诗歌,分别祭 记11种神灵。其中:
《东皇太一》祭祝最尊贵的大神。
《云中君》祭的是云神。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神。
《大司命》祭祀主宰人类生命的男神。
《少司令》祭祀主宰幼儿生命的女神。
《东君》祭祀日神。
《河伯》祭祀黄河之神。
《山鬼》祭的是山中女神。
《国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
《礼魂》是《九歌》的送神曲,即祭祀完成。
《九章》是屈原写的一组抒情诗,一共9篇。即《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组诗中数《哀郢》最深刻地表达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九章》和《离骚》 是一类型的作品,区别在于《离骚》是屈原平生综合性的自我叙述,而《九章》则是具体的片断生活的记录和心情的显现。《九章》是研究屈原生平和思想最有价值的材 料。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篇奇文。它以一个 “日”字领起,作者一口气对天、地、神、人等各方面提出 了170多个问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 不挠的战斗精神。全诗共374句,1553个字,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首长诗。
《招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在战国时代的楚国,这种巫术宗教活动极为盛行。楚怀王客死秦国后,屈原运用民间的风俗和艺术形式,写成了这篇颇有艺术特色的诗篇。他在诗中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作了惊心动魄、凄惨恐怖的描写,叫魂魄哪儿上不要去,赶快回到自 己的祖国。屈原招的是怀王的魂,实际是也在招楚国的魂,因为屈原是把怀王扣楚国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招魂》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效忠祖国、抵御强敌方面是和楚国人民一致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大批诗歌,却给楚国人民报仇雪耻、恢复祖国的决心以极大的鼓舞。对后来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了巨大的作用。历史的发展,不但没有淡化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反而更扩大了屈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于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他,屈原的名字,将永远保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 (天问)
魂兮归来! (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5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