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汉魏晋南北朝·正始诗人阮籍(魏晋的诗人有哪些之阮籍)

大道家园 2023-07-27 14:36:25

汉魏晋南北朝·正始诗人阮籍汉魏晋南北朝·正始诗人阮籍

咏怀[1](其一)

夜中不能寐[2],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3],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4],翔鸟鸣北林[5]。徘徊将何见[6],忧思独伤心。

[1]阮籍(210—263),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有《咏怀》诗82首。[2]不能寐:不能入睡。[3]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4]孤鸿:失群的雁。号:动物引颈长鸣。外野:野外。[5]翔鸟:飞翔着的鸟。一作“朔鸟”,北方的鸟。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6]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

[解读鉴赏]

诗歌有两种类型。曹植的《白马篇》是一种类型,它虽然写得很有气势,但在内容和情意上不能给读者更多的联想。《古诗十九首》则属于另一种类型,它给读者留下了比较丰富的自由联想余地,好像是在邀请读者也来参加他的创作。我之所以要说明这一点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不同类型的诗一定要有不同的欣赏方式,诗里边本来没有的东西你切不可勉强加进去,诗里边真正蕴含着的东西你一定要尽可能地把它挖掘出来。现在我们所要讲的阮籍《咏怀》诗,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诗,但与《古诗十九首》尚有不同。《古诗十九首》之引发联想是因为它写出了人类感情的某些“基型”,而阮籍《咏怀》之引发联想,是因为它隐藏着在魏晋之间黑暗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心中难言的苦衷。

阮籍字嗣宗,是正始(240—249)时代的主要诗人之一。“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那时候,司马氏已开始逐步篡夺曹魏的政权,一方面积极笼络天下名士,一方面对不肯归附他们的人进行残酷的政治迫害。在高压政策下,当时的名士如山涛、王戎等,就放弃操守出来做了高官;而不肯妥协如嵇康者,则被横加罪名,遭到杀害。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做过魏武帝曹操的记室,和文帝曹丕也有交情。从家世来看,阮籍显然是不肯依附司马氏的。然而他又要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就采取了一种暧昧的态度:既不拒绝做官,也不真正干事,平时借酒佯狂,把一切思想和感情都深深地隐藏在心底。《晋书》本传上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阮籍写了八十多首《咏怀》诗。古人认为这些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又说它们“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沈德潜《古诗源》)。这八十多首诗不是一时所作,所以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联系。现在我们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据史书记载,司马昭为笼络阮籍,想和他结成儿女亲家。阮籍知道了这件事,竟连醉六十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向他提起,因此作罢。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有好几次以时事问阮籍,想从他的回答中找毛病罗织罪名,但都因为他喝得大醉而没有问成。阮籍经常说出不合礼教的话,做出不合礼教的事情,给大家以痴狂的印象,但史书上又说他“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从来不给人留下什么把柄。由此可见,痴狂和酗酒都不是阮籍的本来面目,只不过是他在乱世之中为保持自己最后的一点点操守采取的对策而已。可是,一个人喝醉了毕竟不能永远不醒。也许只有在夜阑酒醒之时,才是阮籍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夜中不能寐”这首《咏怀》诗,所写的就是这个时候他所感到的忧愁和苦闷。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是极平常的两句话,但其中所包含的感发却决不像字面上这么简单。清人黄仲则有两句诗说:“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我们引这两句诗所强调的并不在“昨夜”或“中宵”,我们所强调的在于“为谁”。夜中不能成眠必定有他的原因,可能是在想某个人,也可能是在想某件事。“为谁风露立中宵”点明了这一层意思,而“夜中不能寐”仅仅是暗示了这一层意思。为什么不肯点明?其中自有作者迫不得已的苦衷。要知道,阮籍虽然不谈时事,虽然口不臧否人物,然而对时事对人物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晋书》本传记载说,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到礼俗之士,他就“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找他,他才“乃见青眼”。又说,有一次他登临广武,望着当年楚汉交兵的古战场叹息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对司马氏集团的所作所为怀有强烈的不满,可是为了求生的缘故,又不得不虚与委蛇,甚至为司马昭写了劝进九锡的表文。有的时候他驾着马车出去,不由径路地乱跑,跑到无路可通的地方就“恸哭而返”。这不是疯狂,而是一种发泄。一个人只有处在极端的矛盾、痛苦和孤独之中时,才会有这样的举动。弹琴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发泄。古人认为琴是能够传达情意的,你的心中存了什么样的念头,琴上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声音,但这种情意一般人是听不出来的,只有知音才能听懂。可是现在,长夜之中既无知音,“弹鸣琴”就更增加了一种难以忍受的寂寞孤独之感。所谓“不能寐”并不是不愿意睡,而是欲寐不能的意思。为什么欲寐不能?因为,曹魏政权的灭亡已成定局,司马氏的篡逆已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儒家礼教被乱臣贼子们拿去做了干坏事的招牌,社会风气日趋败坏;阮籍济世的志意已经变成对现实的绝望;耿介的性格难以忍受委曲求生的痛苦……阮籍的心中既藏有这么多的苦闷和矛盾,而这些苦闷和矛盾又没有一样是能够公开说出来的,所以他只能用“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来做隐隐约约的暗示。

如果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是这首诗感发的开端,那么“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就是感发的深入。“帷”指窗帷,也就是窗帘;“鉴”是照亮的意思。“薄帷鉴明月”是说薄薄的窗帘被明月照亮,这是一个被动句式。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一定要用被动句式?用“明月鉴薄帷”岂不是更通顺一些?但那不行,因为薄帷被明月照透是一种被动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引起了诗人心中的某中感受。这话说起来很微妙,但微妙的地方还不仅于此。“薄帷鉴明月”和“清风吹我襟”两句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加微妙。南唐冯延巳有一首《抛球乐》的小词说:“波摇梅蕊当心白,风人罗衣贴体寒。”历代批评家都认为这两句好,可是又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好。其实,它的好处应该是在于上下句的句法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上句说,水的波心有一片白色的梅花影子在上下摇荡;下句说,风吹进薄薄的罗衣,使人感受到一阵透体的寒冷。由于这两句是对仗的,所以“贴体寒”的“体”就与“当心白”的“心”有了关系,那种摇荡之感就从水的波心进入了作者的内心。这里的“薄帷”两句虽不是很工整的对仗,但作用也有些类似。因为,“襟”正处于胸怀之所在,所以“清风吹我襟”就使人联想到清风吹透衣襟,一直吹进我的心里。由于这一句中出现了“我”,所以上一句“薄帷鉴明月”也就和“我”产生了关系。那明月的月光就不仅仅是照透了窗帘,而且也照透了我,一直照进了我的心里。于是,“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就有了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客观的写实了。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心与物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微妙的,有时候我们只能用感性来体会它。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表面看起来也很易懂。由于这一类型的诗是允许自由联想的,所以我想谈一谈我对这两句诗的联想。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联想也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联想,因为在这首诗的文本之中,确实隐藏着可以引起这种联想的一些因素。是哪一些因素?第一个就是“孤鸿”二字。“孤鸿”就是失群的孤雁。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每当提到孤雁时,除了寂寞孤独的意思之外,还有一种处境危险的含义。由此我们就联想到近代学者王国维有一首《浣溪沙》小词,正可以拿来做阮籍这两句诗的注脚。王国维说:“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宵欢宴胜平时。”这首词写了一个四面都潜伏着危机的、阴暗的环境。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之中,你一只失群的孤雁为什么还要逆风而飞?你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小路上有人正在拿弹弓对你瞄准,当你中弹坠落之后,你的血肉就成了他们丰富的晚餐! 天下的政治斗争也都是如此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斗争尤其如此。阮籍与嵇康、山涛、王戎、向秀等七人当时号称“竹林七贤”,但在政治风向转变的时候,山涛、王戎都趋奉司马氏了,嵇康被杀之后向秀也违心地到洛阳做了司马氏的官。也许,平时你的道德学问是受人尊敬的,可是当真正面临生死利害的抉择时,你是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是保全自己的人格?这确实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考验。“翔鸟鸣北林”的“翔鸟”,意思是正在飞翔的鸟,这也是一个容易引发联想的词汇。陶渊明就经常用鸟的形象来作象喻。他的《饮酒》诗说:“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天黑之后鸟为什么不归巢?为什么还在飞?为什么发出那么悲哀的叫声? 因为,它还没有找到一棵树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人也是如此的,你一定要找到一个清白的所在来作为你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个选择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有时候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事实上,阮籍那种不肯明显表示反对的态度就已经被司马昭利用了。正是由于他的名声有利用价值,所以虽然不少人对他“疾之若仇”,但司马昭却始终保全了他,没有像对待嵇康那样把他除掉。“翔鸟”,有的版本作“朔鸟”。“朔鸟”是北方的猛禽。凶猛的鸟在树林里寻找那些可以供它捕食的小动物,这使人联想到迫害者正在寻找一个可以迫害的对象。这样联想也是可以的。

结尾两句中的“徘徊将何见”,有两种可能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徘徊了半天,什么都没有看见。也许有人会问:“他怎么什么都没看见?他不是看见了那些薄帷、明月、清风、孤鸿了吗?”不过,这个“见”并不是指那些薄帷、明月、清风和孤鸿,而是指他心中所希望看见的东西。也就是说,他想在黑暗之中找到一线光明和希望,然而结果是徒劳的。“徘徊将何见”的第二种含义是:我知道即将看到的是什么,那只能是使我更加伤心的悲惨结局。是什么结局? 当然是司马氏的篡逆和曹魏朝廷的最终灭亡! 阮籍的预感是没有错的。他死于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的冬天,在他活着的时候看到了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也看到了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却没有来得及看到司马炎逼曹奂禅位的悲剧终场。这也许要算是阮籍不幸之中的一点点幸运了。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 一共有82首,都具有言近意远、寄托遥深的特点,然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却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我们所讲的这一首是通过自然景物直接感发而引起联想,但有的时候他也通过一些事典,用思索安排的方法来引起联想,有的时候则通过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抒写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由于篇幅所限,这些作品我们就不能多选了。

[阅读思考]

阮籍缘何“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作者在《咏怀》中咏出了什么?未咏出的又是些什么?这首诗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技法?

魏晋的诗人有哪些之阮籍阮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正始三年(242)蒋济准备征辟阮籍做自己的掾属。正始八年(247)前后,阮籍与王戎的父亲同时任尚书郎。不久又受曹爽的征辟,招为参军。正始之后,阮籍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人,共为“竹林之游”,史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正始十年(249)四月改元嘉平,阮籍时年恰四十岁,阮籍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嘉平三年(251)司马懿卒后,阮籍又做了司马师的从事中郎,他担任此职一直到嘉平六年(254)。嘉平六年,高贵乡公曹髦即帝位之后,司马师为了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也被赐为关内侯、徙官散骑常侍。

甘露元年(256),也即正元三年(六月改元甘露),阮籍请求作步兵校尉。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景元四年(263)冬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历史上的阮籍是谁?阮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是魏晋时期颇为风流的一个人物。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历史上的阮籍,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三国时期魏诗人。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的生平简介
阮籍的父亲是阮瑀,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也是颇为出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族父同时也是他的族兄阮武学识渊博,既是阮籍的知己也是阮籍的老师。阮籍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他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失去父亲后,阮籍家家境越发贫寒,因此,阮籍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再加上天赋极佳,后得以成就才名,八岁时就能成章。因为喜好研究学习儒家经典,阮籍就将那些不慕荣华富贵、品行高尚的古代贤士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政治上也颇有济世之志。并且在习文的同时,阮籍还学习武艺,真正堪称文武双全。
阮籍也曾踏入仕途,然而他一生中初次踏入仕途却是被人所迫,本已拒绝当时担任太尉一职的蒋济的邀请,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阮籍也不好推托,只能无奈答应,勉强就任不久后就告病辞官了。阮籍后又先后出任尚书郎等职。

阮籍不管在诗作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为人品行高尚,才情极高,他促进了五言诗这种写法的发展,他的优秀诗作至今仍旧被世人流传,他的思想行为在历史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阮籍的小故事
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阮籍好酒,他家旁边就是酒店,女主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无其事地躺在人家旁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的行为。魏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阮籍全不放在眼里。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面对旁人的闲话、非议,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
阮籍的历史评价
明人靳于中盛赞阮籍人品之高尚,称他为“命世大贤”。***出自《阮嗣宗文集序》***

鲁迅评价: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

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如:《世说新语·任诞》明确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涛居第三位,余人皆在三名之后。《名士传》的排列的次序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