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调笑令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
词译
你已不再归来。晴朗的夜晚温凉悄然,凄凉的明月清辉下,银河早已入睡。我久已不在你的耳旁,不知你的眼泪是否还会把我记起。
也许在左手与右手的相偎中,有人会亲切地回想起我的过去。枕着你的名字,我无法入眠,天上一轮明月,依然固守着着她的寂寞。可在我住过的窗口,不会再有你脉脉的凝视。
评析
词牌名为“调笑令”,始于唐,开始多写宫怨、田园、闺怨之类题材。后来随着边塞、咏史、咏怀等题材的介入,称之“调笑令”稍嫌轻薄,故又有人以严肃的名称名之,曰:“转应曲。”容若这首《调笑令》,虽是短制语浅,但能深婉意远,因是精妙之作。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起首化用冯延巳《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写皎洁的明月,曾用洁白的清辉照他与人离别。那与谁离别呢?
“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玉壶红泪,用薛灵芸事典。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所以后世便以“红泪”形容女子的伤心,也可以用来泛指悲伤之泪。此处,“玉壶红泪相偎”,是说词人独自伤心流泪吗?若是词人自己泪水涔涔,怎来“相偎”?
且看后一句,“还似当年夜来”,此句一出,豁然开朗。“玉壶红泪相偎”原是当年的情人流着眼泪与自己相依相偎的情景,这一句本来应该放在“还似当年夜来”后面的,却被词人前置了。此处“夜来”,字面意思是说当年之夜,但其实还是用薛灵芸的典故。《拾遗记》云:“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芸之名曰夜来。”由此可知,“夜来”指的就是薛灵芸。那词人两番用此典故,将明月夜与情人分手和三国时薛灵芸入宫联系在一起,究竟是何意图呢?有情人无奈离别,女子踏入禁宫,从此红墙即银汉,天上人间远相隔。这,是否又是表妹的故事?说不清。唯一能说清的,只是这最后一问:今后的夜晚,明月还会把它的清冷光辉借给我,照亮曾经的欢聚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练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