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原文赏析(近代)王国维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这首小词,色调清朗,境界高远,是写夜景的佳作。清光绪末年,王国维曾在苏州师范学堂任教,词当作于此期间的某一个春夜。沧浪亭,始建于北宋苏舜钦,是苏州的一处名胜。
作者一个人“闭置小窗”惯了,偶尔动了游兴,乘着夜色,踏着月光,独自漫步于沧浪亭外,观赏春夜美景。沧浪亭的“六曲阑干”之外,是曲曲折折的小径;曲径的两边,是一树树杨柳。放眼望去,那千万缕鹅黄色的柳丝,娇嫩,清新,在明媚的月光中,织成一片濛濛的烟雾,景象极朦胧,极优美。仰视夜空,一朵云彩向远方飘流而去,原先包裹在云里的点点疏星,却没有随着云彩流走,它们仍在天上闪烁。词人在这优雅而静谧的夜的世界里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人间夜色”原来这么美好!如果不走出门外看一看,又怎么会知道呢?关在小窗里,可真是一个错误啊。
全词首句纪事,末二句抒情,中间七句写景。上片“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二句,写垂柳的袅袅多姿,写月光溶溶下的柳林幻若烟雾,非常有神韵。下片“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三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味很浓。三句中“云”字三见,有意重复,颇有民歌风味,但细细品鉴,又纯是洗炼的文人词风格。即景抒情,本是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但写得好,却很不容易,以小令为之,尤其如此。一般说来,小令篇幅极短,故写景须力求集中,着眼于一二点,便有画龙点睛之效。王国维此词,就集中选择了两个镜头,一是月下柳林,一是天上云星,景物不多,却立体地写出了春夜的美妙可人,艺术上十分成功。
王国维的《蝶恋花》赏析!急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赏析:“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句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逐渐老去,照镜子的时候已找不到年轻时候的“朱颜”(指脸庞);花谢了,纷纷从树枝上掉落下来,这些(现象)才最最是人世间所不可挽回的自然规律的表现。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蹉跎催人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王国维作词喜欢引用前人的诗作名句。其中“朱颜辞镜花辞树”正是出自五代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王国维《蝶恋花》译文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译文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注释
①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张祜《旅次上饶溪》:“秋竹静霜华。”
②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③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④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9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纳兰《调笑令·明月》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