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喻
[定义] 比喻的一种。以否定肯定并用的方式,或先否定喻体,而后引出本体;或先否定本体,而后引出喻体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释] 迂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1)先否定喻体,而后引出本体,如:
例1:荒野里偶尔能看见一种树,树枝上密密麻麻挂满果实。那不是果实,都是鸟巢。这种鸟非洲人叫作黑头织鸟,织的巢像口袋一样,挂在树枝上。(杨朔《生命泉》)
例1先出现喻体“果实”,而后加以否定,引出本体“鸟巢”。
(2)先否定本体,而后引出喻体,如:
例2:莫扎特铜像前的喷泉,/所喷射的不是水花,/而是奥地利人民的眼泪。(艾青《维也纳》)
例2先出现本体“水花”,并加以否定,而后引出喻体“奥地利人民的眼泪”。
[辨析1] 迂喻与否喻,都是比喻。区别是:
迂喻是肯定否定并用,或否定喻体,肯定本体,或否定本体,肯定喻体;而否喻则只用否定。
[辨析2] 迂喻与择喻。都是比喻。区别是:
择喻也是否定肯定并用,但肯定否定的都是喻体;迂喻则或否定喻体,肯定本体,或否定本体,肯定喻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44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偷换」
下一篇: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