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祁奚请免叔向》原文赏析与注解祁奚请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题解】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叔向和祁奚两个君子的形象。祁奚因为国家社稷的需要而说服宣子,救了叔向,这里没有什么所谓的个人恩惠。叔向因自己的才华而获得赦免,所以也没必要对祁奚抱有感恩之心。公对公,生活在时下的人们,有几个人能有这般境界?
【原文】
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89],其为不知乎[90]?”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91]?《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92]。’知也。”
【注释】
[89]离:同罹。
[90]知:同“智”。
[91]与其:比其。死亡:死去和逃亡。
[92]聊以卒岁:就这样度过一年又一年。
【译文】
秋季,栾盈逃亡到楚国。宣子杀了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同时囚禁了伯华、叔向、籍偃。有人对叔向说:“您得到了罪过,恐怕是不聪明吧!”叔向说:“比起死去和逃亡来怎么样?《诗》说,‘悠闲啊多么逍遥自在,聊且这样来度过岁月’,这才是聪明啊。”
【原文】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93],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94]。”
【注释】
[93]觉:直,正直。
[94]不弃其亲,其有焉:意谓叔向不会背弃亲人,可能参与了策划叛乱。
【译文】
乐王鲋去见叔向,说:“我为您去请求免罪。”叔向不回答。乐王鲋退出,叔向不拜送。叔向的手下人都责备叔向。叔向说:“一定要祁大夫才行。”家臣头子听到了,说:“乐王鲋对国君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他想请求赦免您,您又不答应。这是祁大夫所做不到的,但您说一定要由他去办,这是为什么?”叔向说:“乐王鲋,是一切都顺从国君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举拔宗族外的人不放弃仇人,举拔宗族内的人不失掉亲人,难道只会留下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使四方的国家归顺。’他老人家是正直的人啊。”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过,乐王鲋回答说:“叔向不丢弃他的亲人,他可能是同谋的。”
【原文】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95]。’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96]。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97],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98]。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注释】
[95]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圣贤有谋略训诲,应该对他的保护有明确地表示。谟:谋略。征:证明。
[96]社稷之固:国家的栋梁。
[97]大甲:太甲,汤之孙,即位后荒淫,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使改过后复位,己为相,太甲终无怨色。
[98]右:同“佑”,辅佐。
【译文】
当时祁奚已经告老回家,听说这情况,坐上快车而去拜见范宣子,说:“《诗》说‘赐给我们无边的恩惠,子子孙孙永远保持它。’《书》说:‘智慧的人有谋略训诲,应当相信保护。’说到谋划而少有过错,教育别人而不知疲倦的,叔向是这样的,他是国家的栋梁。即使他的十代子孙有过错还要赦免,用这样来勉励有能力的人。现在一旦自身不免于祸而死,放弃国家,这不也会使人困惑吗?鲧被诛戮而禹兴起;伊尹放逐太甲又做了他的宰相,太甲始终没有怨色;管叔、蔡叔被诛戮,周公仍然辅佐成王。为什么叔向要为了叔虎而被杀?您做了好事,谁敢不努力?多杀人做什么?”宣子高兴了,和祁奚共坐一辆车子,向晋平公劝说而赦免了叔向。祁奚不去见叔向就回去了,叔向也不向祁奚报告他已得赦,而就去朝见晋平公。
【评析】
晋国在公元前552年发生内乱,栾盈被迫逃往楚国。叔向的弟弟羊舌虎与栾盈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叔向也被牵连入狱。
叔向平时以聪慧著称,无辜入狱之后依然淡定,显出他的睿智。当别人向他询问是否因不明智而获罪时,叔向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引诗来说明什么是智。“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这两句诗表达了他所具有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叔向入狱前从没参与到各家族的纷争中,受牵连入狱则是自己始料不及的事。对于自己没有办法掌控的东西,不要做过多的担忧,这就是智慧。叔向相信自己不会因牵连入狱而被判死刑,所以入狱后他也是泰然处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与其死亡若何?”真有些视死如归的意思。
叔向的睿智还表现在料事如神上。乐王鲋主动提出要帮叔向求情,叔向理都不理。叔向对这种小人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他一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假如晋侯要杀叔向,他是不可能违背晋侯的意思的;若晋侯不想杀叔向的话,乐王鲋也不敢对叔向怎么样。最终救自己的必定是公而忘私的祈奚。事情的发展证明了叔向是正确的,一个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左传全集《祁奚请免叔向》原文赏析与注解 祁奚请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题解】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叔向和祁奚两个君子的形象。祁奚因为国家社稷的需要而说服宣子,救了叔向,这里没有什么所谓的个人恩惠。叔向因自己的才华而获得赦免,所以也没必要对祁奚抱有感恩之心。公对公,生活在时下的人们,有几个人能有这般境界?
【原文】
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89],其为不知乎[90]?”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91]?《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92]。’知也。”
【注释】
[89]离:同罹。
[90]知:同“智”。
[91]与其:比其。死亡:死去和逃亡。
[92]聊以卒岁:就这样度过一年又一年。
【译文】
秋季,栾盈逃亡到楚国。宣子杀了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同时囚禁了伯华、叔向、籍偃。有人对叔向说:“您得到了罪过,恐怕是不聪明吧!”叔向说:“比起死去和逃亡来怎么样?《诗》说,‘悠闲啊多么逍遥自在,聊且这样来度过岁月’,这才是聪明啊。”
【原文】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93],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94]。”
【注释】
[93]觉:直,正直。
[94]不弃其亲,其有焉:意谓叔向不会背弃亲人,可能参与了策划叛乱。
【译文】
乐王鲋去见叔向,说:“我为您去请求免罪。”叔向不回答。乐王鲋退出,叔向不拜送。叔向的手下人都责备叔向。叔向说:“一定要祁大夫才行。”家臣头子听到了,说:“乐王鲋对国君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他想请求赦免您,您又不答应。这是祁大夫所做不到的,但您说一定要由他去办,这是为什么?”叔向说:“乐王鲋,是一切都顺从国君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举拔宗族外的人不放弃仇人,举拔宗族内的人不失掉亲人,难道只会留下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使四方的国家归顺。’他老人家是正直的人啊。”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过,乐王鲋回答说:“叔向不丢弃他的亲人,他可能是同谋的。”
【原文】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95]。’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96]。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97],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98]。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注释】
[95]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圣贤有谋略训诲,应该对他的保护有明确地表示。谟:谋略。征:证明。
[96]社稷之固:国家的栋梁。
[97]大甲:太甲,汤之孙,即位后荒淫,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使改过后复位,己为相,太甲终无怨色。
[98]右:同“佑”,辅佐。
【译文】
当时祁奚已经告老回家,听说这情况,坐上快车而去拜见范宣子,说:“《诗》说‘赐给我们无边的恩惠,子子孙孙永远保持它。’《书》说:‘智慧的人有谋略训诲,应当相信保护。’说到谋划而少有过错,教育别人而不知疲倦的,叔向是这样的,他是国家的栋梁。即使他的十代子孙有过错还要赦免,用这样来勉励有能力的人。现在一旦自身不免于祸而死,放弃国家,这不也会使人困惑吗?鲧被诛戮而禹兴起;伊尹放逐太甲又做了他的宰相,太甲始终没有怨色;管叔、蔡叔被诛戮,周公仍然辅佐成王。为什么叔向要为了叔虎而被杀?您做了好事,谁敢不努力?多杀人做什么?”宣子高兴了,和祁奚共坐一辆车子,向晋平公劝说而赦免了叔向。祁奚不去见叔向就回去了,叔向也不向祁奚报告他已得赦,而就去朝见晋平公。
【评析】
晋国在公元前552年发生内乱,栾盈被迫逃往楚国。叔向的弟弟羊舌虎与栾盈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叔向也被牵连入狱。
叔向平时以聪慧著称,无辜入狱之后依然淡定,显出他的睿智。当别人向他询问是否因不明智而获罪时,叔向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引诗来说明什么是智。“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这两句诗表达了他所具有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叔向入狱前从没参与到各家族的纷争中,受牵连入狱则是自己始料不及的事。对于自己没有办法掌控的东西,不要做过多的担忧,这就是智慧。叔向相信自己不会因牵连入狱而被判死刑,所以入狱后他也是泰然处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与其死亡若何?”真有些视死如归的意思。
叔向的睿智还表现在料事如神上。乐王鲋主动提出要帮叔向求情,叔向理都不理。叔向对这种小人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他一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假如晋侯要杀叔向,他是不可能违背晋侯的意思的;若晋侯不想杀叔向的话,乐王鲋也不敢对叔向怎么样。最终救自己的必定是公而忘私的祈奚。事情的发展证明了叔向是正确的,一个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祁奚请免叔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祁奚请免叔向 [作者] 左丘明 [朝代] 先秦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标签: 品格 文言文 其他
《祁奚请免叔向》译文栾盈逃奔楚国,范宣子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软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有人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未免不够明智吧?”叔向说:“那些死了的和逃跑的,又怎么样呢?《经》说:‘难得清闲和逸脱啊,就这样了此一生吧!’这才是明智。”
乐王鲋见到叔向说:“我去为您求情。”叔向没有理会,乐王鲋离开时,不拜谢。旁人(有史籍载此人就是羊舌赤)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才能救我)。”管家听到这话就说:“乐王鲋在君主面前说的话,没有不采纳的。请求赦免您,您不理会。(我认为)祁大夫无法办到的事,您却说必须由他。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顺从君主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举荐外人不遗弃有仇的人,举荐熟人不遗漏亲人,他难道会遗漏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人都会顺从’。祁大夫(正是这样)正直的人啊!” 晋侯向乐王鲋问起叔向的罪责,乐王鲋说:“不背弃他的亲人,他有些牵涉吧!”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这事(叔向被囚禁的事),赶紧坐上驿站的马车来见范宣子。说:“《诗》说:‘给予我恩惠无边(的人),子孙后代永远保存’,《尚书》说:‘圣贤有谋略和功勋,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和加以保护。’谋划而少有过失,给人许多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能力。(叔向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十代的子孙犯了罪也应该宽宥,以此勉励那些有能力的人。如今因为他的弟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他不得免罪,,这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从前)鲧被诛杀(他的儿子)禹却兴起(被拥立为夏代第一个君主);伊尹起初曾放逐太甲(后来)又辅佐太甲为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因为造反)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 您与人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杀人又何必呢?”
范宣子听了很高兴,便同他一起坐车(去见晋平公)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致谢,径直上朝。
《祁奚请免叔向》注释①栾盈:晋大夫,因与晋国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谋害范鞅。事败被驱逐,故出奔楚。宣子:即范鞅。羊舌虎:栾盈的同党。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叫羊舌肸(xī)
②离:通‘罹’,遭遇。
③知:通‘智’。
④优游:闲暇而快乐自得的样子。
⑤鲋:读音fǔ。乐王鲋:即东桓子,晋大夫。
⑥祁大夫:即祁奚。
⑦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
⑧不弃仇: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他的仇人解狐。不失亲: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的他的儿子祁许。
⑨夫子:那个人,指祁奚。觉者:有正直德行的人。
⑩驲:读音rì,古代驿站的马车。
⑾保:依赖。
⑿谟:读音mó,谋略。
⒀十世:指远代子孙。宥:赦宥。
⒁壹:指因羊舌虎这一件事。
《祁奚请免叔向》作者左丘明简介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图片来自:)
左丘明的其它作品○ 曹刿论战
○ 烛之武退秦师
○ 郑伯克段于鄢
○ 子鱼论战
○ 周郑交质
○ 左丘明更多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胡助·惟善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下一篇: 中学生《题菊花》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