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助·惟善铭》原文注释与译文《胡助·惟善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惟善是宝,贤人是好。虚灵不昧①,知止深造②。忠以事君,孝以事亲。万物备我③,一视同仁。内主乎善,外邪莫入。奉之如师,服膺勿失④。嗟惟此宝,人孰无之?不有其宝,溺于己私⑤。所宝惟贤,明德至善⑥。诚身谨独⑦,罔问隐显⑧。所宝惟善,乐莫大焉。一动一静,希贤希天⑨。
【注释】
①虚灵不昧:无私心而灵妙,有感触就有反应,无不知处。
②深造:谓达到精深的境界。《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③万物备我: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物,事。我,身。意谓一切我都具备了。一说是“备知天下万物”。
④服膺:谨记在心,衷心信服。
⑤溺:沉迷。
⑥明德:完美的德性。
⑦诚身:谓以至诚立身行世。《礼记·中庸》:“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⑧隐显:隐蔽和显露。
⑨希:仰慕。
【译文】
只有善是宝,贤人喜好它。无私心而灵妙,无不知晓。知道休止,精深地了解道。用忠来事奉国君,用孝来事奉双亲。一切我都具备了,对一切都一视同仁。内心坚持善,外面的邪恶就进不去。对待善如同对待老师,谨记在心,不要丧失。善这个宝贝,哪个人没有?没有这个宝贝,是因为陷溺到一己之私利中去了。宝贵它的只有贤人,把完美的品德当作至善。以至诚立身行事,在独处时也谨慎不苟,不论在公开场合或隐蔽场所。所宝贵的只有善,乐趣没有比它更大的。一动一静,都效法圣贤和上天。
《胡助·尚志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胡助·尚志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士之所尚,曰维其志②。其志伊何③?稽古六艺④。先立者大,毋局以卑⑤。心之所归,圣贤是趋⑥。千里之遥,始于跬步⑦。精践力行,罔失厥度⑧。车服华靡⑨,宫室巍巍⑩,犬马声色(11),一皆不为。达斯兼善(12),穷乃独乐(13)。陋巷箪瓢(14)褐衣宽博(15)。富贵威武,视之若无(16)。毅然莫夺(17),诚大丈夫。
【注释】
①尚:崇尚。
②维:语助。
③伊:语助。
④稽古:研习古事。六艺: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⑤局:狭隘。卑:低下。
⑥趋:趋向。
⑦跬(kui)步:半步。《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⑧罔:毋,不。厥:其。
⑨华靡:华丽奢侈。
⑩巍巍:高大的样子。
(11)犬马:指玩好之物。声色:歌舞和女色。
(12)达:显贵。斯:则。《孟子·尽心上》:“达则兼善天下。”
(13)穷:困厄,不得志。《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
(14)陋巷:狭窄的街巷。箪(dan):竹制或苇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饭。《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褐(he)衣:粗劣的衣服。宽博:宽大。古代儒生的装束为宽袍大带。
(16)此两句用孟子意。《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17)毅然:坚强果决的样子。
【译文】
士人所崇尚的,是志气。他的志气是什么?研习古代的六经。先立大志,不要局促卑下。心所向往的,是做圣贤。千里之遥,始于半步。认真地实践,努力地实行,不要失去法度。车和礼服华丽奢侈,房屋高大,玩好之物,歌舞和女色,一律都不追求。显贵了,就使天下人民共同幸福;不得志,就自己快乐。住在狭窄的街巷,吃着粗茶淡饭,穿着宽袍大带的儒者服装。对于富贵 *** ,视若没有。坚强果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实在是大丈夫。
告诉我一下几篇文言文的名字和译文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原文及注释: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诸:众,许多)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捉船:掌舵,驾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矶:水中岩石或石滩)激之处,当如是(如是:如此,这样)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悉:全部)知之。”
众人闻已(已:了),深信其语。
既(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驶流(驶流:急流,湍急的水流)之中,唱(唱:大声报,大声念)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於宝所。举(举:全)船商人没(没:淹没)水而死。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就是印度版的“纸上谈兵”;其译文如下:
从前,有一个富有老人的儿子,和许多商人到海上开采宝藏.
这个老人的儿子善于背诵到海上行船方法,比如,进入海水有漩窝洄流或者有岩石激流的地方,就应该这样掌舵,这样摆正船身,或这样使船停下来(这些方法都是书上说的).他对众人说:"到海上行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
众人听了,都相信他说的话.
已经进入海中,行不了多久,艄公(驾船的师傅)得了病,突然死了.当时那位老人的儿子立即便代替了艄公的工作.
船行到了有漩窝急流的地方,他便大声背诵着要这样驾船,要这样摆正船身,船却随着漩窝来回打转,不能前进到达有宝藏的地方.全船的商人都沉没到海中淹死了.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炳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死。然后连房刳取②,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④也固宜。
词解:
①血指:伤指。
②刳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
翻译: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敌挡老虎。然而采蜂蜜的人不认为采蜂蜜时必须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
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的所在,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
只知道趋炎附势,而不能安于居住的地方,原来它们的死应当如此。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我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在墙壁间结网,离地面大约有两三尺,一条大蛇从树下经过,翘起头想要吞下一只蜘蛛,但是所处的高度略微有些不够;时间长了,蛇将要离开,蜘蛛忽然从蛛丝上悬下来,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像是要追赶蛇的样子;蛇发怒了,又抬起头想要吞下那只蜘蛛,蜘蛛顺着丝迅速爬上;时间长了,蛇又要离开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起头等着它,蜘蛛仍然又是回到它的网上。像这样过了三四次;蛇有了一些疲倦,头趴在地上,蜘蛛趁它没有防备,挺起身子快速冲了下去,站在蛇的头上,硬撑着不动弹;蛇疯狂地跳来跳去,直到气绝身亡,于是蜘蛛吸空了它的脑子,吃饱了就离去了。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尚书《胤征第四》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