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汉官六种》中国名著简介作者:金其
《汉官六种》十卷,清孙星衍校集。
孙星衍(公元1753-1818年),江苏阳湖人,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博通经史百家,专究文字音训之学,长于校刊。乾隆时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因病归故里,先后在“钟山书院”、“诂经精舍”讲学。一生著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孔子集语》、《平津馆金石萃编》及《文稿》等数十种书籍。辑刊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汉官六种》即为《平津馆丛书》中之一种。
《汉宫六种》包括:汉王隆的《汉官》一卷,汉胡广注的《汉官解诂》一卷,汉卫宏的《汉旧仪》两卷及孙星衍所辑的《汉旧仪补遗》两卷,汉应劭的《汉官仪》两卷,汉蔡质的《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吴丁孚的《汉仪》一卷,共十卷。其中《汉旧仪》原有《永乐大典》中的《汉官旧仪》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定为卫宏所撰,并辑录有《补遗》一卷,孙星衍即据此校集。其余各种均早已亡佚,为孙星衍所辑。
六种之中以《汉旧仪》和《汉官仪》分量最大。据《后汉书·卫宏传》记载,卫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今看其书,自皇帝起居、皇后亲蚕,以及玺绶爵位之等级,皆有记载。涉及到许多官制以及有关的礼仪故事。《汉官仪》也是如此,所以说“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其他各书大同小异。
本书对于研究汉代官制和礼仪制度等有很大的帮助。但材料都是辑录而成的,使用时必须校勘比较其他有关记载,才能得出较正确的结论。
《四部备要》中所收《汉官六种》即据孙星衍的《平津馆丛书》的本子刊印的。
中国名著除《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外还有哪些【中国史学名著清单】
古史类
《尚书》 《世本》 《国语》 《战国策》 《逸周书》 《通鉴外纪》
编年类
《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前汉纪》《后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续资治通鉴》 《国榷》《明纪》《明通鉴》《明元清系通纪》
纪传类通史
通史:《史记》《通志》《续通志》
断代史:《汉书》《后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元史新编》《蒙兀儿史记》 《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纪事本末类
《绎史》《左传纪事本末》《左传事纬》《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
实录类
《大唐创业起居注》《顺宗实录》《太宗实录》 《明实录》《清实录》《东华录》
制度史类
《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志》《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明会要》《汉官六种》《唐六典》《唐大诏令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
学术史类
《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汉学师承记》《学案小识》《清儒学案》《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传记类
《列女传》《高僧传》《畴入传》《元朝名臣事略》《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
地理、方志类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华阳国志》《大唐西域记》《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诸蕃志》《舆地纪胜》《大元大一统志》《徐霞客游记》《大明一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
杂史类
《越绝书》《吴越春秋》《楚汉春秋》《风俗通义》《十六国春秋》《佛国记》《洛阳伽蓝记》《贞观政要》《三朝北盟会编》《心史》《蒙古源流》《蒙古秘史》《站赤》 《长春真人西游记》《国初群雄事略》《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中西纪事》
史评、史论类
《史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读通鉴论》《宋论》
史考类
《二十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札记》 《元史译文证补》《观堂集林》《古史薪证》
金石、甲骨考证类
《集古录》《金石录》《 斋集古录》 《古籀拾遗》《古籀余论》《三代吉金文存》《金石萃编》《隶释》《隶续》《寰宇访碑录》《语石》《契文举例》《殷商贞卜文字考》 《殷虚书契考释》
历史研究法类
《中国历史研究法》《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 《古史辨》
笔记类
《梦溪笔谈》《挥尘录》《东京梦华录》《南村辍耕录》《草木子》《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
类书、丛书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文编类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元文类》《明经世文编》《清经世文编》
书目类
《四库金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四库提要辨证》《书目答问》《书目答问补正》《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中国丛书综录》
表谱类
《历代纪事年表》《历代职官表》《历代帝王年表》《二十史朔闰表》(附表例)《中西回史日历》(附表例)《历代人物里碑传综表》《中外历史年表》
索引、辞典类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二十四史传目引得》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
国学经典有哪些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经典著作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古籍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定义
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附录:经部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经 部史 部子 部集 部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顾志华《文史通义》中国名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