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赏析观后感
王小建
晚上,我刚刚翻开《医用英语》,华宁迈着潇洒的步子来了。他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我们相知、相好,不知不觉已有半年多了。
原来又是约我去看电影,可他最近选择的影片,不是什么什么“案”,就是怎么怎么“恋”,越来越不合我的口味,我真有点儿懒得去了。
“今天的片子,你肯定有兴趣,观后感一定不坏。那是音乐片,展现了奥地利一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影片编导把他的生平和作品糅在一块了。对他的曲子不感兴趣……那是缺乏文学修养的表现。”
终于拗不过他,我和他一起来到电影院。
开演了。华宁看了不一会儿便满口称赞影片的编、导、演都不同凡响,对出自那位大作曲家本人手笔的音乐,华宁更是推崇备至。他挺内行地说:“这样的音乐才真正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叫人陶醉在里面。”啊,他已经完全陶醉了。
“啧啧,老是没完没了的音乐,真没劲。”前排的一位观众不耐烦地咕哝了一句。近旁的一男一女大概也有同感,他俩小声嘀咕了一阵之后,干脆起身退场了。
华宁斜视了这几个未被打动的观众一眼,颇有些愤世嫉俗地说:“哼,这号人根本不配看真正高雅的片子,他们呀,压根儿就没有艺术细胞!”
我起初并不喜欢这部影片,但很快就被大作曲家的才华彻底征服,沉浸在他为我们创造的无比美妙的境界中。身边的华宁也没有再作声,噢,这不奇怪,他不是早就陶醉了么?
影片放映完了,场灯亮了,我缓缓站起身,耳畔仿佛还有余音在缭绕。
我迫切地想向华宁发表点儿观后感,却发现他没有和我一起站起来,我转眼一看,天哪!华宁歪着漂亮的头,紧闭着那双富有魅力的眼睛,靠在皮椅背上睡得正香呢!
训练提示
这是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说。作品着重刻画了“华宁”这一爱慕虚荣、夸夸其谈的人物形象,作品是由“人物语言”来凸显人物形象的。
在这篇微型小说中,华宁这个人物,小说中说他步子潇洒,又是舞蹈演员,他有着漂亮的头和富有魅力的眼睛。这些是对他外形的描写,也为我们把握这个人物提供了一些线索。小说中又引用了他的三段话:①“今天的这个片子,你肯定有兴趣,观后感一定不坏。那是音乐片,展现了奥地利一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影片编导把他的生平和作品糅在一块了。对他的曲子不感兴趣……那是缺乏文化修养的表现。”②“这样的音乐才真正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叫人陶醉在里面。”③“哼,这号人根本不配看真正高雅的片子,他们呀,压根儿就没有艺术细胞!”这三段人物语言似乎透出了他懂艺术,并热衷于艺术。
但小说的结尾却说:④“当电影结束时,只见他靠在皮椅上睡得正香呢!”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它点出了华宁这个人物貌似高雅、懂艺术,实则却内心浅薄。这样一来,小说用不多的笔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外表潇洒、漂亮而内心肤浅、虚荣又冒充高雅这样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所以,在这篇小说中,华宁这个人物的基调应当是华而不实、轻飘、外露的。了解了具体人物,把握了人物基调,就为外化其语言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表达、表现的尺度。
演播此篇作品着重表现在人物语言上。
1.表达时,应着重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与形体感觉,并将其融入人物语言中表现出来,可使演播更加生动传神。
2.作品虽然是讽刺性的,但演播基调也不应太外露,要有度的把握。应注意,叙述语言的讽刺意味不可太强,又不能一点儿没有,它应同人物语言形成层次。
3.注意把握作品基调与风格。
观后感阅读赏析 窈窕绅士观后感(一)
今天上午又一次观看了《窈窕绅士》这部影片,感觉和以前观看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感受,以前看的时候只觉得这部由孙红雷、林熙蕾主演的都市浪漫爱情喜剧带给人们的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差异、阶层对比、理念冲突等来制造出的喜剧效果,使人们感觉一个一夜暴富的土老鳖、粗俗无品的土大款即使通过外形上的改头换面和强化体能,培养爱好、礼仪,训练修养、学识,打造成一个白马王子,也只能得到爱慕虚荣、风姿卓越、光艳照人的女明星占时青睐,爱情的花蕾不会因为表面靓丽和一时的香艳而开花结果。所以看后只当茶余饭后消遣的一个话题。
今天又一次观看该影片后,感觉却是大不同,影片两位主人公正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都有了一个美好结局吗?深熟营销之道的吴嘉倩,为了得到一份合约忍辱负重、抱病工作,牺牲自己名誉制造绯闻等一系列促成手段,不仅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生意,而且也助曾天高追到了他的梦中情人。而曾天高通过戒烟、戒脏话、学习冲咖啡、打球、学习英语、鉴赏名画等行为改变了自己,虽说最终没有得到大明星,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最终和阅人无数、精明专业的职场白骨精香港社交名媛吴嘉倩走到爱情的港湾。
影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正如男主人公的身世,虽说有钱能买到想要的物质,却买不到气质和格调,更不说心怡女人。一个男人倘若真要成为一名高雅绅士,不断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从点滴小事里关心他人,就像男主人公深夜为伊人买冲咖啡、精心制作生日小蛋糕等做一个温柔细心体贴周到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定会理解我们所付出的真心和实意。而女主人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专业老道的职场经历,甚至口是心非的小伎俩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窈窕绅士观后感(二)
班级:10政治(本)姓名:元通 学号:20100304041091
上周我们观看了电影《窈窕绅士》,电影从头到尾给人一个喜剧加感动的气息,剧情让我们脸上欢笑的同时,允许在我们的思想上也在升华着、改变着;我喜欢男主角的那种个性,喜欢就敢于追求、敢于努力,更重要是的敢于改变!喜欢他那一份执着、那一份精神、那一份改变、那一份礼貌!?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虽年轻有为,腰缠万贯,但外表土气又没内涵的人,为了赢得芳娜的芳心,他决定让吴嘉倩签一份"买一赠一"的活动,不但把自己新产品的宣传企划交由吴嘉倩全权负责,而且由她对自己进行全面"改版升级",从而能够赢得美人芳心,吴嘉倩对曾天高"内外兼修"的全面打造过程,戒烟、谈吐、品味,面面俱到,终于曾经的乡巴佬变成了窈窕绅士,并成功的吸引了名模芳娜主动投怀送抱。
电影最后,曾天高放弃了芳娜;他明白了,他真正喜欢的人,不是芳娜,也不是别人,而是一直就在自己身边默默支持、帮助自己的吴嘉倩!有时候,华丽的追求,并非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有时候,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有时候,有时候,只是我们为难自己罢了!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礼仪的重要性,因为礼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个人懂礼貌才是重要的,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电影《窈窕绅士》中曾天高为了提高礼仪、成为绅士,不断改变自己,可见礼仪作为礼仪社交的基础是必不可或缺的;礼仪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体现对交往对象尊重的具体手段和过程,礼仪体现了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
礼仪还是一门大学问,在现实生活中,失礼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是因为不懂礼而失礼,有的是懂礼还失礼,还有的行礼不当,可能导致伤害他人;还有许多人懂得礼仪,但却不会去行礼,越是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人们越是难以做到,所以这些关键就是,要让礼仪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而这种自觉行为不是靠法律、规定来约束,而是要靠个人的自我教化、修养来形成的。
当然,行礼还有一个度的问题,既不能失礼,也不能是繁文缛节,礼节应该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行为,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不给他人带来压力,因此,礼节贵在自然。电影《窈窕绅士》男主角一句几个"对不起""谢谢",显得就不是那么自然。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礼仪,成为绅士;当然绅士允许还太远,那么就成为一位有礼貌的好同志吧!我认为,礼貌比什么都重要,学会尊重、懂得礼貌!
《窈窕绅士》观后感(三)——再论平台重要性
已持续了十来个炎热天的西安,在今天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雨,气温也瞬时降了下来,环境变的很舒适。然而在下午,忙碌了半天的工作杂事后头晕脑胀,实乃无精力再继续做事,遂决定看部电影消遣下。发觉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好好看电影了,也已经不记得上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看的了,随便在优酷里点了部孙红雷主演的喜剧片《窈窕绅士》观看起来。喜欢每次看电影,都全身心的投入,让自己也溶于那意境中,下午的电影同样引发了我多多的思考。
看完电影,思绪还没有从电影中跳出来,发现弟弟QQ在线,就发了个信息问他最近忙什么?他说刚学校放假了。我问他在假期准备干点什么?他说:准备跟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西班牙。很诧异,让我仿佛又置身回了电影中,这就是平台的差异啊!我的平台决定了我骑自行车只能在西安的唐城墙遗址公园,而弟弟可以从法国骑到西班牙。看《窈窕绅士》这片子,给我一个最大感触就是:平台。原来的曾士高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他的平台只是衣冠不整的暴发户,虽然对名模芳娜一片痴心,照样受芳娜的嫌弃。但最终经过突击包装,装模作样的成了绅士,混迹于上层社会场所,却受到了芳娜的追捧,何等的具有现实意义。
林熙蕾扮演的吴嘉倩,在片中谈到的她的营销思路:包装加营销,任何物品都可以推销出去。比如要请个老外来装董事长,体现自己公司的"国际化"公司形象;产品上市,必须摆到香港,提高它的档次等等思路,在我的思维里也是绝对赞成的,因为商品是需要"吹"和"捧"的,但是我敢肯定我没有那视野和能力,因为我的平台决定了我没有那么高的眼界,打不出那么大的手笔。就如我现在敢大胆自如的步入西安的五星级宾馆的大堂,但让我站到电影场景里的那慈善PARTY,我定会手足无措。
平台决定了你所接触圈子,以及你所能去融入的圈子,圈子的高度几乎也就决定了你人生所能最终达到的高度了。
当然,谈到圈子让我感觉需要对影片中的上流社会生活说点什么。曾士高是一个暴发户,但是他敢说敢做敢为,随性的工作和生活,这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这在他的改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坎坷。当然,我不否认那种往上层改造的过程:"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是现代文明人所必须的,公众场合不吸烟、不说脏话、不失礼也绝对是应该的。但是上层社会那种附庸风雅之风,实乃让我恶心,本影片也对此进行了足够多的讽刺。首先要取个洋文名,比如曾士高取名为查尔斯,然后说普通话时,一定要夹杂英文提高自己的身份品味,另外即使一点也听不懂也要装成艺术家般去听意大利名曲,也要拿着放大镜去装模作样观摩达芬奇的画作,对一些欧洲艺术历史能说出个一二三等,这些让我感觉太太太做作了!曾士高在进艺术厅听意大利名曲前,在大厅与"名流"的对话很有讽刺意味,他只是死记硬背了些意大利歌唱家的典故,然后就照本宣科的背给边上的女士听,博得了阵阵崇拜声,认为他很有品味。
最后对该片做下个人点评吧:此片喜剧味十足,过程中笑料不断,但看完后又能引发人的深思,佳片!
窈窕绅士观后感(四)
《窈窕绅士》从大体上看剧情比较俗套,让人在电影的一开始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然而其中有一处却有点新意,那就是最后当名模芳娜知道曾天高的本来面目时并没有投怀送报,而是落荒而逃,使得这个故事能快速结尾。
电影中有很多小细节还是很搞笑的。曾天高与吴嘉倩电梯上的初次相遇,吴嘉倩为了解决生意上的困境坐进了曾天高的汽车,出场了拍卖会,以及吴嘉倩为了改造曾天高做出的一系列事情,让在场的同学不由的笑出了声。有人会说这部片子没意思,只能让我们在当时笑了一下而已,但我觉得这已经达到了喜剧片的效果了。喜剧片主要就是让我们在生活的压力下放松心情,不需要一定得赋予它别的内涵。
本剧前部分用了诙谐的语言以及一些不雅的行为成功的描述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乡巴佬形象,经过营销家吴嘉倩的改造后,变成了温柔,懂礼节的.上流人士,有人觉得他只改造了外表并未改造内涵,从看意大利歌剧可以看出那些只是他死记硬背的结果,以及到达芬奇画廊时因为无趣而跑到厕所吸烟。然而我却认为他的内涵改造算是成功的了,为了一杯咖啡,他亲自到学校去煮给吴嘉倩吃,在吴嘉倩生日的那天,他亲自做了她最爱的蛋糕,这些都是他发自内心的。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做但不得不做的事。在上流社会每个人都把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其实我们也差不多。
《窈窕绅士》把农村出生的曾天高包装成真正上流社会的绅士的计划定位在了高档产品消费能力上,或许这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吧!我不知道现实中的上流社会生活是怎么样的,可能是电视剧看多了吧,每当我看到"上流社会的生活"的字样时,脑海里就出现了一些奢侈的生活场景。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影片是成功的。
《窈窕绅士》观后感(五)
看《窈窕绅士》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在很长时间以前,买了一盘碟,是为了看迈克尔·杰克逊的《This is it》,看完后随便看其它的,都比较差,就《窈窕绅士》还行。
这是个喜剧片,拍得不错。孙红雷饰演的曾天高成了暴发户后喜欢红明星芳娜,但他外表土气又没内涵,芳娜根本看不上眼。本来曾天高和某公关公司经理吴嘉倩(林熙蕾饰)谈生意,但他却因刚刚碰了一鼻子灰而产生了灵感:让公关公司把"他"这个产品"推销"到芳娜那里去。于是吴嘉倩帮他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大改造,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最终的结局是曾天高彻底改变了,由内到外散发着绅士气息,他终于赢得了芳娜的青睐(不知道是真的被其绅士气息所迷还是因为当时他正出名),但是最后他冲动地让芳娜看他以前的样子,把芳娜吓傻了!她难以接受这个人就是她以前嗤之以鼻的那个土鳖?后来曾天高明白了,她爱的是什么?又由于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他和吴嘉倩产生了莫名的情愫,于是他向吴嘉倩大胆表白,对方却因他去找芳娜而偷偷喝醉、深深地睡去了… 结尾是美好的依偎!
昨天看完时有好多话要说,今天却只能记住一点了。曾天高之前的那种状态确实有点彪,不一定非要要求人达到曾后来的那个样子,但也不能彪成那样啊!那样芳娜不答应也是人之常情啊!人还是应该多受教育,思想升腾上来。很多男人认为他们是为了女人才被迫装绅士、拽品味,很多人的初衷可能是为了追求谁而去改变,但是当你真正改变了,你发现受益的其实是自己。你原本以为"学绅士"只是"桥",追到女人是"岸",可以"过河拆桥",却不曾想过在"搭桥"的过程中你已经觉得站在桥上的风景更壮观!你已经升腾上来,不可能变回去,以前的那些低级趣味不会再存在了。就像剧中的曾天高,不可能再接受一个没有内涵的另一半,这就是人的改变。很激动人心!在此,我打一可能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要得罪人,我也不管了。网上总有人说:"你们批判赵本山,难道你们看他的小品没笑(指《捐助》)?"抱歉,真的没笑!很多人已经不能把那个当作审美,他们自觉地觉得更健康、更合理的小品更惹人发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当然,你笑了,也值得高兴,只不过你也错过了一些其他的欢笑而已,因为你的审美没有升腾。
不及时写,把语感都破坏了!先这样吧!
电影课9部电影观后感鉴赏电影课9部电影观后感
这学期,老师一共放了9部电影,列举如下:《猜火车》、《天生杀人狂》、《飞越疯人院》、《搏击俱乐部》、《谋杀绿脚趾》、《破碎之花》、《精神病患者》、《骇客帝国》、《盲井》,电影课9部电影观后感。其中有些片我已经看过,而且不止一遍,有些事第一次看,但不关怎么样,在看完影片后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可以说在以上9部电影中,每一部都有其特别之处,就好像葫芦娃个个有神通,也这里是电影个包含了自己的主题和立足于个子的立场。
《猜火车》讲的是主人公从吸毒到重新生活的一个蜕变,影片中一些虚幻画面的运用很好的描绘了吸毒后人所经历的那种快感和释然,而在主人公戒毒过程中,其被关在房子里毒瘾发作时的疯狂的,又极其脆弱的一面让人不寒而立,导演此处描写也极具夸张的将主人公脑中四溢的幻想展现给观众。有些让人收不了,但如果不这样来处理情节画面,我想也不可能有深刻的印象。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自首去报案,算是给观众一个可接受的交代,也就是再罪恶的东西,总是有尽头,似乎也在说明,人是有智慧的,好坏在分辩清楚后,还是得回到正常的生活。另外还可以看到,父母在片中对主人公给予了最大的容忍和关怀,而社会的力量对主人公的影响,感觉上是戒毒所和正常工作的成就感以及稳定感(如果当时有现在所谓的戒毒者联谊会,我想应该会对吸毒的反复的现象有一定的帮助)。
《天生杀人狂》是一部很疯狂的片子,每一个情节都透露着人的本性,和无缰的自由。片中也不止一个镜头的放出野马等动物,简单的说就是说明片子是在讲杀人是人的天性这一简单的道理。另外影片还很深刻的揭露了媒体和政权的这两者密布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政权在很大的程度上控制了媒体,而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如此。媒体为政权服务,于是群众中一些立场不稳的容易被新闻所歪曲,思想也就被控制。舆论的压力对于政府是很巨大的,于是控制舆论是政府能力好坏的标准,而这一点法国政府有些失败。影片最后带着打到政权,打到媒体,暴露本性的态度,将监狱弄了个底朝天,而在狱中采访,凶手的那一段独白也是精髓所在。看完全片后人会有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一方面原因是影片画面的快节奏和血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一些社会黑暗现象的反思。作为年轻一代,我想一味的去抵制这些罪恶已不是可行的了,更应该的是怎么样从平民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理想的看待,如果再进一步,就是如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
《飞越疯人院》这也是人不自由,社会歪曲了,然后在某时某地出现一个英雄,带领人们反抗,但最后失败了。片中的主人公很具有理想元素。首先他很有理想,有幻想;其次他为自己目标去奋斗,并感染周围的人;再次是富有爱心,有责任感。这样的一个人在压抑的环境中,在集权的制度中是被打压的主要目标,到最后也就是他被做脑部手术,而另一个因他被激起自由欲望的男人冲出了围墙的束缚。对于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我就不详细说了,要说的是我对这样一个影片所出生的时代的猜想,1975年就有这样的片子,并且被社会广度的认可,是不是有些暗示对社会主义的粉刺,毕竟在西方人眼里社会主义都是压迫人自由的。而这样的英雄影片也是很符合美国的英雄主义主导世界的理论。
《搏击俱乐部》。这部影片我已经看了好多遍,并且买了碟(总共只买过两张碟)。可以说影片中的演员有一位是我最爱的,就是EN--Edward Norton。他优良的个人形象和精湛的演技确确实实赢得了很多像我这样影迷的赞赏和追崇。撇开片子的明星效应,《搏击》所要带给人们的也就是个人原始欲望的觉醒。无非是说,在物欲的直接,情欲都已经阻挡不了这越来越没个性的世界。人们都是金钱的努力,而那些所谓的`兴趣爱好都是无聊的自己我鉴赏。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群人一起实施的解放,于是酝酿了最后的大爆炸,瞬时打垮了数幢大楼,就好像打断这个社会的经济的支柱一样,人都会到原始,找回丢失的野性。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没有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么极端,我觉得个人应该在客观世界种实现价值,并且同时保留底线的纯真和原则。可以很不世俗,但关键是必须要很世俗后不世俗的超然才行,最反感无责任,无压力,无边际的三无主义瞎扯。
《谋杀绿脚趾》这是一部反应人无所谓性格的电影。也就是描绘了一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欲望,就那么简单的按自己的轨迹活着。而片中越战退休的那一类人也很有象征性,就是有欲望,有目标,但同时有那么安稳的和前一类人厮混。不过我想,到老他们那年纪也无所谓要求不要求,理想不理想。能有原则就成了极端分子,没有原则就成了社会底层残渣。另外片中隐藏的一些人的秘密阴谋和一些新兴人群的奇怪想法也是看点。总之科恩兄弟的电影是讲不出所以然的。《破碎之花》这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虽然也有些受不了很沉闷的情节,但影片给人默然的感觉很适用于这个浮躁的环境和人。我想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待这个电影所要给人的东西。首先是逝去爱情的和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相对孤独感。
我曾看到过一篇影评是这么描述《破碎》中对爱的理解。"…她们不管大方还是局促、冷漠、拒绝,都比不上那个安静的躺在地底的更容易倾诉:倾诉对于一路走来的失望,倾诉回头后的忧伤,倾诉失去那么多次曾经拥在怀中的美好,倾诉无法驱散的疲惫和孤清…我感到了很多,爱的流失,岁月的变迁,人事的更迭,人与人之间冷漠疏离,然而最让人沉到底的是深入骨髓的孤独。无论如何,竟然驱不走那种对生活深深的倦意,而时间,似乎永远侵蚀一切,而你坐看无能为力…电影取名破碎之花,源于男主人公的好友提醒他去见这些旧日情人时必须准备的粉红色玫瑰花。为什么是粉红色?相信每个经过青春和爱情的女孩子都曾经喜欢过淡淡的粉红,一种娇弱纤柔异常的颜色,一种最承受不起肮脏的颜色,代表所有曾经的美好…如果人生果真是一朵花,那么优美的姿态终究会萎谢。男主人公回到家中,炉台上粉红色的玫瑰花瓣飘零,憔悴不堪。当他在路上去见每一个旧时女友的时候,始终惦记着送出手中粉红色的花束,尽管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在乎那些花。破碎了,终于破碎了,不仅是花,还有失去的时间和爱,永恒孤独的人生本身。"其次,也是这次看完电影后才明白的一个现象,就是当人把什么什么当一回事,那看什么都成那东西了。就像影片中粉红色的象征意义,什么粉红色的东西对主人公来说都好像是种暗示,而对于男孩也是,看大街上流浪的男孩好像都是他那未重逢的孩子;最后是一种生活的反差和生活的满足尺度。简单的说就是片中两隔壁的家庭状况。一个家里满是小孩,但不富裕,而另一户家中就一人,富裕。
《精神病患者》这是一部极具挑衅手法的电影。具体的就不详细说了,爱电影爱希区柯克的人造把它分析透了。而全片中我最喜欢的几个镜头就是化身上帝的我们从头顶上看下面故事发生的进程,很具挑战性和讽刺性,感觉上帝就是偷窥王。
《盲井》这是部反应农民阶级和山西煤矿的电影。里面通过细节刻画了农民们的一些特性,和作为父母的一种特性。还有封建文化在农民里的表现,还有是良知的表现。最后结局是害人的人死了,被害的人得了钱。算是种轮回报应。这部电影看完后确实非常压抑,人性和社会的这般黑暗对于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看完后沉默了好几天。
《骇客帝国》是一部很不错的科幻大片。在老师的指点下看完感觉美国编剧还真是厉害,能把那么多东西能糅合在以部电影里,而且是科幻电影。电影中诠释的理念有很多,如虚拟和现实,救世主和先知,命运,自由等等。我也在思考,就是人们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是不是该努力去求得全自由。这个在当下的社会很值得考虑,很容易类比。而我想出的结论是值得,但得看时候。用发展观看问题。社会是在发展的,乐观的说会越来越健全。而作为不甘沦陷世俗的人来说,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先淌过这浑水,然后有成就的走自己的路,这我前面也提过。而对于命运什么的,倒真的觉得有点个人主宰的味道,什么通关系啊,将套路啊,也都自己去着手做才会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6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夕阳,在树梢》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