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意: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
拓展资料:
注释: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⑷尽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
再有桃花源:
原文: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翻译: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有桃花园记:桃源东回溪转长,桃花开时春日光。
幽禽出树乱红落,游鱼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浒,屋角花开自成坞。
寻源未许武陵人,隐者但作桃花主。
拄杖穿花来水头,禽鱼亦解识风流。
往来况有樵云叟,何惜衔杯同唱酬。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无迹。
醉乡泠泠白日闲,黄尘滚滚青山隔。
明年此日桃花开,何人净扫溪阴苔。
我亦天台约刘阮,春风一棹酒船来。
桃源图
桃 花 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1)桃花溪:据《清一统志》载:“湖南常德府,桃花溪在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
(2)隐隐:隐约看不分明的样子。飞桥:桥高如凌空飞起。野烟:山野间的烟霭。
(3)石矶(ji基):水边突起的大石。西畔:西边。这两句说,远远望去飞桥为烟霭所遮,看不真切,到溪边大石西面去问问渔船上打鱼的人。
(4)尽日:终日。
(5)洞:指桃源洞。这两句是诗人问渔夫的话:只见桃花终日随着溪水流去,桃源洞究竟在桃共花溪的什么地方呢?
[简要评析]
以桃花源、桃花溪为题作诗行文始俑于东晋的陶渊明,之后有不少诗人都有取材桃花源、桃花溪来写诗的。这首《桃花溪》,表达了诗人对桃源一般幽雅隐居之处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作者自己高山隐士的人生志趣。说张旭本诗中透露出狂草收法艺术的气息,这是有根据的。你看,诗人在四句诗中安置八景,即“飞桥”、“野烟”、“石矶”、“渔船”、“桃花”、“流水”、“山洞”、“清溪”,便可视为草书中的重墨浓色部分,而“隐隐”、“隔”、“西畔”、“随”、“何处边”等均可视为草书中的疏旷部分。这两部分词语经用者有机组合,便如同草书中的讲究布局,注重定热,高下的俯爷呼应,左右的均衡对称,线条的粗细搭配,虚实的错落有致。这是其一。另外从诗的意境看,首句“隐隐”已是虚语,再衬以“飞”、“野”,便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速。二句的“问”字也不能小看其作用,据《桃花源记》载,此渔夫虽探过桃花源胜地,但待他再探时却已不知其洞在何处了,故问的结果只能是一片涉茫。三句更以桃花尽日漂流来反衬桃花源已无迹可求,于是就增加了诗作的空幻之意。未句则完全让人沉浸在一种疑虑之中,愈发使读者产生一种朦胧感。因此,归纳本诗意境合可得知作品充溢着诗人草书艺术那种空灵翼动的艺术氛围。因为诗人是一介书法家,因此,诗中表现出了狂放不的性格和飘逸浪漫的诗风,全诗重在“慨叹实无可以避世之地”,隐约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涉茫难求的惆怅心情,表现了对清幽环境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对心中理想境界的追求,有了桃花溪,尽在其中了。
、明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关于桃花源的描写
①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有异态,为了却行。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入绘。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摘自袁宏道《游桃花源记》)
②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摘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桃花溪古诗带拼音:
yǐn yǐn fēi qiáo gé yě yān。
隐隐飞桥隔野烟。
shí jī xī pàn wèn yú chuán。
石矶西畔问渔船。?
táo huā jìn rì suí liú shuǐ。
桃花尽日随流水。
dòng zài qīng xī hé chù biān。
译文:洞在清溪何处边。译文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9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左传全集《吕相绝秦》原文赏析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