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词语解释】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寄崔侍郎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此句出自唐朝李白的《赠汪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扩展资料:
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赠汪伦》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李白描写“桃花”的诗句有哪些1、桃花潭水深千尺(唐·李白·《汪伦》)
2、桃花流水窅然去(唐·李白·《山中问答》)
3、桃花开东园(唐·李白·《古风其四十七》)
4、秀眉霜雪颜桃花(唐·李白·《山人劝酒》)
5、武陵桃花笑杀人(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6、秦人鸡犬桃花里(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7、溪水桃花流(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
8、归来桃花岩(唐·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9、去后桃花春水深(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10、岸夹桃花锦浪生(唐·李白·《鹦鹉洲》)
补充:
1、色涨桃花然(唐·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2、石门流水遍桃花(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3、正是桃花流(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4、桃花飞绿水(唐·李白·《宿巫山下》)
5、桃花带雨浓(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6、桃花有源水(唐·李白·《秋夕书怀》)
7、桃花发岸傍(唐·李白·《代别情人》)
8、桃花弄水色(唐·李白·《代别情人》)
9、直驱鸡犬入桃花(唐·李白·《桃源》)
10、只见桃花不见人(唐·李白·《桃源》)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百度[引用时间2018-1-15]
2.李白写的关于桃花的诗词(要特别优美的)小时候读李白的名诗《赠汪伦》,就知道李白曾经到过泾县的桃花潭,喜欢桃花潭。
长大后有幸分配在泾县工作,走近桃花潭,面潭怀古,凭吊“谪仙”的遗踪,才知道李白与桃花潭的关系与情结。 谁都知道,李白到桃花潭是被汪伦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引诱去的。
但是,如果李白不是和兄长闹了矛盾,断了财路,千里迢迢来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汪伦怎么有机会邀请李白?反过来说,汪伦没有机会邀请李白,李白不会自动往桃花潭,这就是李白与桃花潭的关系,也是桃花潭与李白的缘分。 汪伦邀李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功劳,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就是万巨。
万巨乃万村始祖万鹏举之后。他博学多才,家财万贯,广有交游,人称“万夫子”。
万巨在京城赶考时不但与李白有过交往,而且听说他经济拮据,曾慷慨相助。只是他考中进士不愿为官,纵情诗酒,潇洒度日。
因此,李白很仰慕他的道德、赏识他的人品,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汪伦在泾川虽贵为县令,但与李白素昧平生,从未有过任何交往,只是倾慕他的大名与诗才,盲目崇拜他。
用今天的话说,属于“追星”。能不能请动李白,把他请到泾川桃花潭来小住数日,与自己一叙,是汪伦埋藏在心中的一个愿望。
一日,他把这个愿望悄悄告诉了与自己交情深厚的朋友万巨,万巨是个绝顶聪明之人,谁知他听后哈哈一笑:“这有何难,明日我修书一封,保管他不会拒绝,匆匆赶来”。万巨了解李白的为人,也深知他的脾性,故在信中不提别的,只描写泾川的山水景色和自然风光。
与此同时,他还给汪伦支招,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为诱饵,“引其上钩”。汪伦对于万巨的“点拨”心领神会、言听计从,于是差家丁星夜起程,速速赶赴当涂…… 一生好游、饮酒成癖而又重情重义的李白做梦也没相到信中有诈?哪能招架得住汪伦与万巨如此的策划与“忽悠”?见信之后,果如所料,他欣然前往。
李白到桃花潭后,一没见到“十里桃花”(“十里桃花”乃桃花渡也),二没看见“万家酒店”(店主人姓万也),但却哈哈一笑,高兴地留下了。这时在他的眼里,汪伦的热情就是“十里桃花”,万巨的真挚就是“万家酒店”。
这是任何绝妙的自然风光和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比似的。更何况桃花潭及周边的自然风光确实如“万夫子”所描写的相差无几。
于是,李白觉得这里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和宾至如归的感觉。李白被桃花潭及周边的自然美景所吸引、陶醉,也被汪伦、万巨的真情所打动、折服。
“双份”的感动使他文思泉涌、妙语联珠,一发不可收。短短几天,李白就吟哦了数十首描写桃花潭景区自然风光,及赞颂与汪、万友谊的不朽诗篇。
李白一生游历的名山大川很多,但象这样在一个地方留下这么多诗篇,集中吟哦一地的诗篇达数十首之多的情况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可惜的是,这些诗篇不少后来遗失掉了,现在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区区十几首。
如《赠汪伦》、《过汪氏别业二首》、《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访万巨公吟》、《寻梅》、《扶风豪士歌》、《石壁山》、《涩滩》、《姊妹石》、《罗浮潭》等,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
“梅花自是清奇物,不比凡花一样看。”“安得五彩虹,驾天住长桥。”
“姊妹双双恨未休,玉容永化石千秋。”“堂上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七里哪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民间不胫而走,广为传颂。
从此,桃花潭因李白的青睐而闻名全国、妇孺皆知,也因李白的赞赏而史册留芳、名垂千古;而李白呢,因桃花潭的濡润心灵更加充实,也因桃花潭的滋补生命分外精彩。 李白与桃花 李白在安陆十年期间,有过一段十分闲适的生活。
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居家白兆山桃花岩下。春天,漫山的桃花开得绚丽娇艳,清澈的山溪在岩间自在地流淌,一首著名的小诗《山中问答》就在这种心境之下吟咏而成: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往后远游他乡的日子里,桃花寄托了李白对许氏无尽的思念。
《寄远其八》写道: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坐叹复相思。
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灭。
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白兆山漫山桃花,李白居家东侧有一座茂密的桃园。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记述诗人曾经在此赏花、宴饮和赋诗。
远行他乡与妻子饯别也是春季正浓桃花正艳。“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寄语其三》),异客他乡,天涯羁恨,李白睹物怀人,寄语许氏善护青春,留待重逢,字语间蕴含深情。
李白一生与桃花结有不解之缘。早在初离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返游”的时候,“桃花飞渌水,依然锦江色”(《宿巫山下》),桃花渌水是诗人对家乡的怀念,“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中山孺子妾歌》),桃花花色艳丽,自然可以比喻女性美丽的容颜。
“秀眉霜雪桃花貌,青髓绿发长美好”,《山中劝酒》一诗几位主角都是年高德。
3.关于李白“桃花”的古诗句有哪些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其他人的: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李白描写“桃花”的诗句有哪些1、桃花潭水深千尺(唐·李白·《赠汪伦》)2、桃花流水窅然去(唐·李白·《山中问答》)3、桃花开东园(唐·李白·《古风其四十七》)4、秀眉霜雪颜桃花(唐·李白·《山人劝酒》)5、武陵桃花笑杀人(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6、秦人鸡犬桃花里(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7、溪水桃花流(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8、归来桃花岩(唐·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9、去后桃花春水深(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10、岸夹桃花锦浪生(唐·李白·《鹦鹉洲》)补充:1、色涨桃花然(唐·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2、石门流水遍桃花(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3、正是桃花流(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4、桃花飞绿水(唐·李白·《宿巫山下》)5、桃花带雨浓(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6、桃花有源水(唐·李白·《秋夕书怀》)7、桃花发岸傍(唐·李白·《代别情人》)8、桃花弄水色(唐·李白·《代别情人》)9、直驱鸡犬入桃花(唐·李白·《桃源》)10、只见桃花不见人(唐·李白·《桃源》)参考资料古诗文网.百度[引用时间2018-1-15]。
5.有关桃花的诗句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 李白《长歌行》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 李白《久别离》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 李白《长歌行》
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 李白《独不见》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 李白《箜篌谣》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 李白《鞠歌行》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 李白《上之回》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 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李白《独不见》
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 李白《郢门秋怀》
6.描写桃花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桃花的诗句如下:
1、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宋.刘敞《桃花》
2、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清.袁枚《题桃树》
3、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宋.陆游《泛舟观桃花》
4、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唐.吴融《桃花》
5、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唐.王维《田园》
7、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8、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
9、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元.王冕《题墨梅图》
10、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
13、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14、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6、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唐.李白《桃源》
桃花是自由隐逸之花。李白的《山中问答》抒发诗人高蹈尘外,醉心山林的隐逸情怀。“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二两句“问”而“不答”,“笑”含悬念,“闲”显心性,尽见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第三句特写桃花流水、睿然远逝的景色,渲染一种天然宁静、淡泊幽深的氛围。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末句对比议论,满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舒适惬意,哪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相比的呢?全诗借“桃花流水”展示诗人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
李白的另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则讴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无踪的隐逸风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友人生活在一个山青水才、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飞泉,耳闻钟声;可以与麋鹿为伴,与青松为友;可以浪迹山林,心游道院。后面六句环境兼活动的描写凸显友人淡泊高洁的志趣和逍遥自在的风采。一、二两句展现诗人缘溪而行,穿山进林的景象。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好一派宜人景致,令人联想到友人居住此中,如世外桃源,似人间天堂,超尘拔俗而自由自在。桃花,为环境添色,为人格增辉。
张旭的《桃花溪》表达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起笔画远景,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山溪之上,长桥横跨,忽隐忽现,似有似无,似飘浮而动,如临空而飞。意境幽深神秘,朦朦胧胧。发问绘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岛如屿(石矶);清溪之上,桃花飘流,源源不尽,绵绵不绝,如红霞映水,似赤袖拂风。诗意美妙空灵,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见,直写桃花而桃花传情。诗歌写得象桃花源一样扑朔迷离,令人神往,张旭是高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