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嫩 绿 的 芽 儿》 嫩 绿 的 芽 儿 和 青 年 说 : 发 展 你 自 己 ! 淡 白 的 花 儿 和 青 年 说 : 贡 献 你 自 己 ! 深 红 的 果 儿 和 青 年 说 : 牺 牲 你 自 己 !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翟博士算是彻底崩了,
眼看着 娱乐 圈博士的名声也要跟着臭了,
这时候,喻恩泰站了出来,
让吃瓜群众们好好瞻仰了一番,
啥才是博士生该有的风采!
他,本科上戏,年年获得奖学金;
他,研究生上戏,各科总分全院第一名;
他,同时攻下了中戏和上戏两个博士学位。
光说不练假把式,
当翟天临在微博上装B的时候,
喻恩泰已经在翻译专业文献了。
这篇文章有足足两万多字,
比本科生的论文字数还多,
而且,其中的学术词汇非常多,
对专业要求很高,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更高 ,
难度很高,可他翻译下来了,
还翻译的很流畅,
还被发表在了国内顶级专业杂志《戏剧艺术》上。
翟天临作为博士,没有发表任何学术文章,
连论文也是漏洞百出,抄了又抄,
喻恩泰恪守本分,完完整整完成了硕士论文,
还有许多发表在期刊上的小论文,
而这些小论文的题材不可谓不精彩,
喻恩泰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学术理论相融合,
言之成理又别开生面,实在有趣。
比如,《去对岸吃火锅》讲的是他在重庆拍戏时的感悟,
比如,《诗词梦桃花源》讲的是他出演《暗恋桃花源》中老陶有感而发。
真正的博士生,绝不是盲目的崇拜学术,也绝不会装个B逢场作戏;
喻恩泰的博士是真正下苦功夫,一日一日熬出来的。
还记得他在《声临其境》中的出色表现吗?
全英文的莎士比亚戏剧配音,
他硬是脱稿,以纯正的英式英语,
加以饱满的 情感 带入,
完美的呈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
当然,英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上戏入读第一天,
深感差距的喻恩泰就将上海的英语课本重新学了一遍。
带着这种拼劲,他的英语岂能差了?
再加之牛津大学的交换生涯,
都为他优秀的口语打下了基础。
2005年,喻恩泰靠着《武林外传》一炮而红,
但拍完这部戏后,喻恩泰连着推掉了13部戏,
转头就回归了学校,继续读博。
后来,同期的姚晨,闫妮,沙溢的名字都家喻户晓,
而喻恩泰,则只有一个吕秀才的名字深入人心。
读博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喻恩泰在那期间一部戏都不敢拍,
唯一演了话剧《暗恋桃花源》,
约莫也是因为《暗恋桃花源》在表演艺术中的崇高地位,
有着这层专业执念,
喻恩泰才造就了又一个经典角色,渔夫老陶。
攻读博士期间,
喻恩泰和万千博士一样,
生怕写不出论文,毕业不了业,
只好一日一日的苦熬着。
终于,2009年,喻恩泰博士毕业,
他才正式的开始大量接戏。
演的都是极具有挑战性的角色,
《高粱红了》,国民党军官黄友根,
《大秦帝国之纵横》,秦朝纵横家的张仪
《火锅英雄》,王平川,
你能想象跨度如此之大的三个角色其实都是一个人吗?
若非实力派,又如何挑得起大梁?
有人评价他是个张弛有度的演员,
王刚也曾说过,喻恩泰是一个上下都够得着的演员,
鸭鸭揣摩意思就是,演啥像啥。
这应该是对演员的最高评价了吧。
当然,他也的确错过了演小鲜肉的机会,
但鸭鸭想,他应该从没有后悔过,
满腹充盈的学识,定当比一张易逝的容颜好些。
如果,当初的他选择了直接出道,
或许现在,
他也只是 娱乐 圈中众多油腻青年中的一位。
那就…佛曰:画面太美,不敢想。。
对比喻恩泰和翟天临,
同样是博士,但差异竟如此大,
究竟是为何?
先别急着抨击 社会 ,
这个世界,虽说有许多不公,
但公平却也从没缺席。
翟天临如今的果,皆源自他前面作的因,
喻恩泰如今的火,也源自他的潜心修行。
有人吐槽说,新来的博士生领导像个白痴一样,
来了半年多了,啥时候都不会,全凭下属给兜着。
实际上想明白就好了,这世界有翟天临,有喻恩泰,
自然也有打鱼的领导,强干的下属,
不是不报,皆因时候未到。
所谓因果报应,轮回不爽,
便是这个理儿。
于咱们来说,坚守本心,不愧于自己,
那么,生活也定不会负你。
你管他像不像白痴呢,你自己别看着像个白痴就够了!迟早有人去收拾他!
知道如何识别博士吗?
1、穿着不讲究:别看翟天临穿的人模狗样的,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个假博士;别看喻恩泰中年发福,脸蛋圆圆,人家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人家都是混 娱乐 圈的,穿着自然比寻常讲究一些,要辨别身边的博士,穿着最不讲究那个!万年只穿一件那个!定然真博士无误。
2、无心 娱乐 :眼镜度数最高的那个——一定不是博士,可能是网瘾重度患者。博士一般对 娱乐 消遣之类不大感兴趣,不然哪有定力考博士呢,看着谁喜欢抱一堆看不懂的书,比如斯特拉斯堡大卫·克拉斯耶之类的,谁就是博士无疑了。
3、头秃了一半:这就很明显了,读书费脑啊!比如说阿笠博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