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描写泾县桃花谭的作文,写桃花潭的作文

桃花仙 2023-07-18 12:17:33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赠汪伦》表达了大诗人李白对朋友汪伦的一片深情。今年国庆,我们一家有幸来到位于安徽省泾县的桃花潭游玩。
金秋十月的桃花潭,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桃花潭边丹桂飘香,清静深幽,宛如仙境一般。
我们乘舟来到潭上,船夫撑着篙为我们讲解。桃花潭其实就是青弋江上的一个回水潭,靠近悬崖的地方水流湍急。我坐在船头惊奇地发现,潭里浅的地方用竹篙可轻易触到水草,而深的地方则一眼望不到底。潭水十分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我们靠近了一座石山,它的造型非常奇特,像张张书页站立在我们面前。
上了岸,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山顶有一座亭子叫“怀仙阁”,这里就是传说中李白与汪伦喝酒吟诗的地方。下了山,在参观了颇具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时人家后,我们来到了汪伦墓。这个汪伦墓是后来重修的,而真正的汪伦墓已于1958年被毁。虽然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是我通过保留下来的汪伦墓碑得知,汪伦是个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仗义疏财的人,怪不得汪伦与大诗人李白成为了朋友呢!随后我们又去了“义门”,据说这“义门”是唐朝贞观年间,朝廷为了嘉奖姓万的一户人家五世同堂、忠孝两全、和睦相处而兴建的,但我们所看到的“义门”是清代乾隆年间重新修缮过的,显得十分古朴。“义门”让我感受到皖南地区纯朴的民风。
日落时分的桃花潭披上了晚霞的盛装,远处的山边一颗启明星在不停地闪烁,仿佛诉说着这块土地的神秘与古老。若隐若现的云雾在山间萦绕,远山尽头几只白鹭翩然低飞。此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回响起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真是一个宁静祥和的人间天堂啊!

根据古诗联想写作文

1. 诗歌联想(作文)怎么写 首先要确定好题材,再从这个范围内进行概括描写~虾米是我写的两首诗,你看看~

黑色连衣裙

发丝卷起

摇曳你娇媚的身影

风儿吹起

舞动你黑色的长裙

静静地等待落日

夜幕降临,明月升起

躲在暗处的黑色精灵

窥视你那洁白的倩影

天使悄悄打开我的窗棂

那舞动的黑色连衣裙

深深映刻在我脑海里

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不曾有人注意

你孤寂的背影

风儿吹动的黑色连衣裙

静静地摇曳在春光里…… 碎花连衣裙

夏日的阳光下

细细碎碎

洒落天使般的明媚笑容

米黄色的草帽

静静地点缀了这个炎热的夏天

风儿

吹动你的碎花连衣裙

梦一般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如同一位妩媚之仙

吟唱着相遇的美景

碎花般的清澈笑颜

风一般舞动在我的世界里

摇曳着夏日特有的光芒

绽放着青春的笑容

那抹碎花的清凉的背影

是天上虹

那柔软的发梢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如风一般的夏日

如梦一般的相遇

如花一般的笑颜

舞动的碎花连衣裙

轻轻的,清清的

如水一般柔软地包裹了这个世界

让我铭记 离开从前,天很蓝,路很远

2. 关于根据古诗改写的作文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

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

本次课外习作设计适用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 导写过程: 一、进入诗境,品味诵读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古诗文,能吟诵一首你最欣赏的古诗吗?能谈谈你最崇拜的诗人吗? 2、有崇拜李白的吗?能吟诵几首他的诗吗?据说李白有一首诗是因为他爱饮酒爱游玩而被人“骗”了一次才写出来的,知道是哪首诗吗? 3、欣赏《赠汪伦》的配乐动画,教师 *** 旁白关于这首诗的传说。

4、欣赏了这感人的场面,聆听了这美丽的传说,你想说点什么吗?能带着这种感受诵读这首诗吗?引导学生诵读诗文,感受诗情。 二、设身处地,想象体验 1、“李白乘舟将欲行” (1)播放《赠汪伦》配乐动画,并让画面定格。

教师引导: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安徽泾县,桃花潭边,桃红柳绿,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诗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可能会说到的景物有小草、桃花、潭水、鱼儿、青山等。

教师通过比较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把话说得具体些、生动些。教师相机点拨提升:看到这些,诗人触景生情,那拂堤杨柳仿佛在喃喃自语、依依不舍。

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啊!能说说吗? (3)播放“饮酒赏月”的动画,教师深情诉说:看到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眼前又浮现出那一幕幕与汪伦相处的情景: 饮酒——引导学生想象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师相机介绍下面情况,以供学生展开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伦是个机智风趣、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两人可称忘年交;在汪伦的眼中,李白虽然诗名满天下,却从无狂妄自大之态,是一位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赏月——李白对月亮极偏爱,写了许多有关月的美妙诗句,如《静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到这一情境中,汪伦吟诵这些诗句并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

游玩、下棋、垂钓、吟诗、登山…… 2、“忽闻岸上踏歌声” (1)这时,船夫催诗人李白上船,李白会怎么说、怎么做? (2)汪伦不见了李白,心情怎样?会怎么做?此时此刻,你就是汪伦,会唱些什么呢?能写几句歌词吗?请你用脚踏着节拍,唱一唱,唱出汪伦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3)听着这动人的歌声,李白激动万分,不能自已。他跳下船头,快步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汪伦的手……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送别诗句。

(出示送别诗句)在这分别的时刻,李白和汪伦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吧?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汪伦,会怎么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上了船,船渐渐地远去了,泪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诗——师生齐声吟诵《赠汪伦》。 三、激发表达,改写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桃花潭边,一起经历那情深意切的送别场景,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这感人的一幕写下来吧! 2、今天,我们就来改写《赠汪伦》这首诗。

你打算怎么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以哪个角度来写,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 3、你打算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什么样题目?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4、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让这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笔尖流淌、倾泄。有信心吗? 5、学生改写古诗,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析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或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或建议。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与诗人畅谈,获得的是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爱。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这节课感受吗? 设计点评: 我认为学生改写古诗就是一个“言意转换”的过程,我们试以本次习作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由“言”到“意”的转换 作为古诗的“言”如何转化为学生心中的“意”?我认为,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穿透“两层”,即语表层与内蕴层。从操作层面来看,一是“对话”,让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与诗人进行“对话”,用想象、联想来充实古。

3. 【根据下面的词语写作文八、小品创作根据下面的词语,把他们联系 小品文小品文也叫做「随笔」,取其「兴之所至,信笔而写」的意思,是一种形式自由、亳无拘束的文体,通常字数约在一千以内,故称「小」;表现的内容以实际的生活片段,以及自生活片段引发而来的感触与联想为主.由於它的格式自由,所以无论书信、日记、札记、游记、传记、读后感等体裁,记叙、抒情、论说、描写、刻画、摹拟等手法,几乎没有不能采用,也没有不可包容的;因为它表现的是实际生活的片段,所以材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用以培养写作能力,磨链写作技巧的最佳门径.习作小品文,首先不能贪多.经邦济世的题目不可能写成小品文,学术研究的论著也无法以小品文的方式表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大小不能相容.所谓「小庙坐不下大的菩萨」;千字以内的短文,又哪能发挥多少道理?小品文容纳不了全盘的事实,所以必须注意事物的细微末节,以显现它专注、深入的特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利用竹柏在月光下的投影所造成的幻觉作联想,用譬喻的形式表达,集中全力在「月下景物」的经营.这便是「以小见大」、「以部分显现全体」的小品文作法.小品文在「质量」上是算小的,但是在「分量」上却不能不重,否则便成抢救「车薪」的「杯水」,见不著效用,徒遗笑柄一把而已.小品文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精兵」,它的战争最高指导原则是直指中心、冲其要害.所以小品文应有明确的主旨,以便将全篇的文字,统一归属在它的旗下.徐志摩在「志摩日记」开头说的「数大便是美」一语,即为统领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写作小品文,字数不求多,但求别人读了印象深刻,所以要注意使用「描写」的方法.描写就是照著事象的发展状况,将它重现在笔端,相当於画画时使用的「描绘」.吴均的「与宋元思耆」第二、三两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就是这种写法;给人的感觉是具体、鲜活,如在目前.其效果与仅作印象式的叙述,相差不以道里计.小品文不管用以记叙、抒情或论说,其目的都不外在抒发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感触,所以小品文里「感想」绝不能少.每篇有全文的总感想,每段有各段的小感想,甚至每句都寓有个人的寄托在.梁启超所说的「笔锋常带感情」,放在小品文身上尤其确当.练习小品文从日记与书信入手最好.一个人每天的生活,必有几笔可记,拣取精要发挥成篇,便是日记式的小品文.若将上述材料的「独白」形式,改为「倾诉」方式,便是书信.有了倾诉对象,情意的付托将更为具体、实在.这是书信式小品文的优点.写作小品文,是文学创作的开始.我们可以藉它练习精细事物的描写,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它短小精悍的形式,培养在有限篇幅中,清晰表达情意的能力.等我们的小品文写得成功了,它不但能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兴味所在,藉著短文的扩大,我们也许因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呢.。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在哪里,到底有多深?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距县城约35公里。泾县,古称猷州,地处皖南山区北部,东南是黄山余脉,西北是九华山支脉。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 枕徽襟池,缘江带河,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之誉。

千尺换算下来约三百多米,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附近的太平湖这个安徽省内最大的人工水库,平均只有40多米,最深处也才70米左右。渤海最深的地方也才80多米。桃花潭水的实际深度,一般在3~5米,最深处能达7~8米。

若遇汛期,水面会约有1~2米的上升。这个深度和李白诗中的“千尺”,相差甚远,不过是他所用的一种夸张手法,凸显汪伦的深情厚谊,就如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手法。



扩展资料:

桃花潭虽然现在泾县名气不算大,但是在古代绝对是名县,鼎鼎大名的宣纸和宣笔的源产地就是在泾县,泾县的宣纸最优,晋唐时为宫廷贡品。现在泾县还是全国最大的宣纸生产基地。古代素有“无徽不成商”之说,泾县人经商也很厉害,明清时期泾县外出商人遍布全国各地,有“无泾不成镇”之说。

青弋江过太平湖后由西南向东北进入泾县,因地势平坦水势渐缓,至泾县桃花潭镇陈村和万村附近,被一座山石挡住,形成一段开阔的湖面,这就是桃花潭。

桃花潭中无桃花,因为江水冲击碣石后形成的大漩涡状若桃花,故名桃花潭。桃花潭岸边怪石嶙峋,潭水清澈,又时常雾气升腾,宛若仙境。最美是在秋冬时节的清晨,潭面水雾袅袅,梦幻般的感觉跃然而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ici/479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