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2、《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3、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觉到)。蒌蒿(春天的一种野草)满地芦芽(芦苇的嫩芽,
又叫芦笋〕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73-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豪放,
不受格律的约束,想象丰富,形象鲜明,和所作的散文都自成一家。
【题解】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课件下载】本地下载
【论坛贴子】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这首诗里面写的景物有:竹子、桃花、春江、蒌蒿、芦芽还有河豚!
在绿绿的竹子外面有三两枝火红红的桃花,春天的江水暖和了,最早知道的是有白有黑的鸭子!因为,水暖了,它们就下水游泳了。满地都布满着绿绿的蒌蒿和那些刚刚长出来的芦芽,这个时候,正好是河豚逆江而上的时候了!
【访写】
夜是如此的空明澄净,唯有这皎洁的月亮在悄悄陪伴着我们,让我感到心灵得到净化。在宽阔的竹林中,竹子像一根根细长的爪子,在微风中向人们招手。竹外桃树上已盛开了桃花“一、二、三……”它们好象是桃花中的佼佼者,那灼灼似火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春姑娘用自己广阔的怀抱,温暖了大地、天空,同时也温暖了江水。那江水变暖了是谁先知道?当然是整天在水中欢乐游泳的鸭子。
篙草铺了一地,为买不起高级地毯的农民,构造了一片植物地毯。芦苇已抽出短短的芽,远看那芽好似小竹笋,芦苇芽又好象是芦苇妈妈和竹笋爸爸生出的混血儿。
水底,河豚鱼刚吃了一些长肥的水中生物,自己也长得特别肥,吃饱喝足了干吗呢?它就游上水面与鸭子们戏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7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韩愈·送石处士序》文章鉴赏
下一篇: 苏轼《教战守策》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