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尚书·尧典》

大道家园 2023-07-17 15:32:26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尚书·尧典》

也称上古之书,又称《书》、 《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言的古史,分虞、夏、商、周四部分,主要内容是中国上古史和后人辑录的追述性质的古代事迹。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系伏生口授,用当时通用的隶书抄录,称《今文尚书》。 《尚书》被儒家学派奉为经典著作之一。 《尧典》是其中的一篇。

《尧典》篇中所记述的,是尧和舜的事迹。亦即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些史实,其中也包括早期的艺术美学观点。

《尧典》中记载着舜帝的一段谈话: “帝曰: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其中包括三个要点:首先是“诗言志”。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一书中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对后代的文艺理论有着长远而深广的影响。 “诗言志”认为诗所要表达的是心灵世界的怀抱、志向、情趣,这就高度概括地指明了诗的本质特征,由此成为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其次《尧典》揭示了文艺发展初期诗、乐、舞的紧密联系: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它指明歌乃吟咏心声,声调乃依吟咏而抑扬顿挫,韵律使声调和谐统一。闻一多先生认为,原始人因情感的激荡而发出感叹的声调,便是音乐的萌芽;只是感叹的声调并不能明确地表达思想感情,于是就需要配合有实际语义的词组成的语言,这就是歌的起源。诗产生在有文字以前,专凭记忆, 口耳相传。所以需要韵律和整齐的句法,便于记诵。歌与诗的合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质。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两句,清楚地说明了诗、乐和舞蹈的密切联系。这里所说的百兽,并非真是兽类,而是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尧典》所述诗、乐、舞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资料。虽然,后代的诗不再能歌唱,但它总是韵律整齐,声调和谐,易于吟诵,这也是诗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最后谈的是诗、乐的教育作用。舜命夔主管音乐,有目的地运用文艺手段,发挥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培养有理想、重节操的子弟,使其健康成长。诗教、乐教的理论主张在我国文论发展中一以贯之,要求文艺提供精神食粮,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尧典》首倡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它在这方面的意义是不可抹煞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