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昭伦《白雪颂》忙忙碌碌的日子,如急急忙忙的雪花,纷乱地从眼前滑过。忽然想起,这几日特别的冷,国家森林黑山该下雪了吧。曾记得,雪给我们带来了天真、烂漫、无邪的笑声,也为大自然美化了一幅百看不厌、亵渎不完的青春画卷。又是好几个年头,没能得到她嫩嫩的纤手抚摸了。今天,她悄然到来,可真来得奇,来得妙。
早晨的天空一片晴朗,这可能是为她的来临划开一条道路。风吹得脸儿刺痛刺痛的,也将大山里的枫叶吹得哗啦直响。那漫天飞舞的枫叶,就像波浪触打礁石溅起的水花。蝴蝶一般的雪花轻轻地飞舞着,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她迈着轻盈的舞步走来,她踏着舒缓的节奏走来,她披着素洁的纱衣走来。这位冬之精灵,来给我们的世界梳妆打扮来了。
转眼间,洁白无暇的精灵,沸沸扬扬,争先恐后从天而降。无风时,飘飘洒洒,自由自在,但轻盈柔漫,井然有序,轻轻落入地母的怀抱。有风时,整齐划一的飘舞动作不亚于阅兵仪式上官兵的正装表演。不过,更多了一份飘逸的潇洒和舞姿的轻柔。恍惚间,那一天一地的雪花仿佛就是一道白梅织成的天幕,扑满眼帘;又仿佛是天女散落人间的鲜花,朴素,淡雅,无香,但有神韵。时入寒冬雪花飘飞,我虽人到中年,又怎能割舍下爱雪的情怀,怎能遗忘孩提时代的乐趣。踏雪听声,堆雪成人,扔雪对仗,扫雪怡情。那时的我,虽呼处的气转眼成冰霜,仍玩得满头大汗,其乐融融。儿时的眨眼成回忆,可那飘渺的思绪中,双手轻拢时,雪花入手的感觉很微妙。清凉,微痒,但舒适恬畅,由此而来的隐隐的喜悦根深蒂固在我的心灵深处,甜蜜蜜地难以抹掉。
雪原静若处子,雪峰冷峻挺拔,玉树琼花怒放,而空气却显得特别的温柔。在她温柔的抚慰下,所有的躁动都开始安静下来了,大地静谧而安祥,就像一个在母亲怀里睡熟的婴儿。我爱这美丽的雪花,爱极了她的纯洁。站在清晨厚厚的积雪上,感觉着一个清新自然的我,体会着一个超然脱俗的我。这雪,让我感觉到生命多了几分雅致之美,少了几许粗陋之态,我想这是否就是雪真正的灵魂所在。在这个银妆素裹的世界里,这片耀眼的洁白使天空也黯然失色。
雪始终没有要停的意思,雪花悠闲在身后飘舞着,久久不忍离去。站在大山里,被那无孔不入、随处飘荡的东西沾满一身。远处,白茫茫,一望无际,厚厚的雪已埋葬了大地,犹如厚厚的毯子铺排到天际。白雪闪着银光,直刺人的眼眸,像似在炫耀自己的靓丽。近处的树林、树枝上都挂满雪,树木个个被白雪打扮成了玉树,洁白晶莹。渐渐地下得大了,像河流的决堤,像漫于天际的瀑布,飘荡在天空中,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地面虽没有被雪铺满,零星的还能呈现出几处灰白的裸地。可地上却不是白色的,取而代之的是晃动着的黑乎乎的人头。雪这东西,真让人难以琢磨,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她、期盼她呢?是谁赋予了她如此巨大的魅力,让人们忘掉寒冷?顷刻间,这眼前的一幕幕是无法亵渎完整的,纵使有妙笔生花的本领,也不可能更生动、更细微形象的去读她、写她、画她。
路上,游人的笑声是那样的灿烂,放荡不羁。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轻盈的体态穿过枯枝落叶,毫不掩饰地渲染着晶莹的纯美。雪花时而轻抚着脸颊,凉凉的触动着心底的柔软;时而调皮的雪花绕过衣领落在唇上,瞬间在唇上融化,略有些麻酥酥的感觉。当想再去亲吻它时,它却又淘气的舞走。抬头仰望着,就好像在观赏古典的芭蕾舞剧,那么的美妙、脱俗。此时我的心好像也跟着它飞了起来,在空中飞舞着、雀跃着。
雪借助风势,在空中尽情地摆弄着自己各种醉人的风姿。它时而大如鹅毛,忽又小像花针。一会儿它像匆匆赶路的醉汉;一会儿又像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游客。当风西北而来时,它像箭一样直射向你的脸部,丝毫不留情;忽然卷风袭来,它们又扭成一条曲舞的长龙。此刻它变密集了,像大都市里的人群,熙熙攘攘;忽而又稀稀疏疏,最似黄昏时三三两两的赶着牛儿归来的牧童,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自在……山坡上的树木,远处的建筑物全披上了银装素袍,偶尔掠过的一两只空山鸟影,更使这初春雪景倍添韵致。我一时竟不敢相信,大自然的赐与竟是这样的美轮美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春天有如此美丽的雪景在诗人之眼里,画家之笔下,又将会是怎样的意境呢?
静静地望着这一切,心胸慢慢开阔起来。雪花铺天盖地压来,像似气势汹汹来兴师问罪。雪花于山水静动之间,美景迭出,把个冬景渲染到极致。想想自己每日的忙碌,累得筋疲力竭,意志消沉,烦躁不安。失去了往日激扬青春,意气奋发的动力。如今站在野外,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猛然感悟到许多。仿佛身上又生出无穷的力量,身心像被什么东西滤过似地轻轻如燕。瞧瞧这些可爱的小麻雀,忘却寒冷,平平静静,自我欣赏,相信自己。
曼舞在空中的仿佛不只是雪花,而是天使一般灵动的物质,抑或是天使用手中的魔力棒挥洒到人间的幸福密码,让我们不去谬解幸福的真实涵义。如果你能感悟到这其中的奥秘,那么你就会觉得,雪的到来,竟是为着人世间的幸福与大自然的韵味。置身于茫茫雪原,把自己还原成苍茫天地间的一个小黑点,静静地停在这里。如果把这片雪原看作个一个世界,那我们就是上帝撒下的无数雪花。我们如落雪一样被命运的风送到这个世界,回首来路,却无迹可巡。我们躺在我们落下的位置,等待着命运的风再次将我们送到另一个地方,或等着另一片飞来的雪花,然后悄悄融化于无形。
雪,凝结着天堂里最完美的神韵,带着天堂里最纯最真的愿望,轻柔飘逸地将自己奉献给蓝天和大地一种独特的美。亲吻过大地沧桑的面颊,抚摸过春华秋实后的棵棵大树。雪落无声,叩响人间,便就是这样一幅生动逼真的自然风景画。大地像极了一位慈祥的母亲,静静地依偎在山川河流的怀抱之中,聆听着大自然静谧的天籁之音,沉醉地欣赏着、感悟着。天空高远的似梦中的天堂,没有捷径的道路可寻,也没有可以抵达的长梯可觅,难道这就是一个生命的真理?永远都隐藏在悄无声息的幸福中。
我幻想着自己便是这美丽的雪片,一片一片,一瓣一瓣,为着自己的生命融化成似水柔情,为着一个远古的爱情神话,为着一个江南女子诗意的情怀。我来了,却又在一个失意的夜晚走了,静静的,悄悄的,没有为自己保留一丝欲念,却为天地人间留下这雪花的秘语。
雪,是文静与沉着的。它飘飘扬扬洒落,换了一片新天地。雪落,是一个梦想的酝酿过程,更是一个新年吉祥的预言,以及下一个春天绚丽与精彩的预报。
罗昭伦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2部、中篇小说8部、报告文学4部;在《人民日报》及海外版,《中国青年报》《散文选刊》《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中国当代散文作家代表作》《中国散文大系》《2010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等10余种。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的本意指的是什么?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采纳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51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钟芳《重阳糕·菊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