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容斋随笔·韩苏文章譬喻》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7 02:43:41

《容斋随笔·韩苏文章譬喻》译文与赏析韩苏文章譬喻

韩苏文章譬喻

【原文】

韩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韩公《送石洪序》云:“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决江河下流东注[1],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2]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3]也。”《盛山诗序》云:“儒者之于患难,其拒而不受于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4],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5]以破蟋蟀之鸣,虫飞之声。”苏公《百步洪》诗云:“长虹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6]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7]。有如兔走鹰隼[8]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之类是也。

【注释】

[1]决江河下流东:黄河决下流而东淌。[2]王良造父:古代着名的驾驶马车的能手。[3]龟卜:谓灼龟甲卜吉凶长虹:比喻百步洪的流水。斗落:突然落下去。[4]屋霤:下雨时屋脊上流下的水。屋脊陡,水流急,比喻急流。[5]奏金石:敲击金箔的声音。[6]绝叫:指惊叫。[7]磋磨:挤轧摩擦。[8]隼(zhún):猛禽,像鹰。

【译文】

韩愈、苏东坡两诗人所写的文章,运用比喻的地方重复连贯,甚至有七、八次转换。韩愈在《送石洪序》说道:“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要通过完成事情后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考实,这就像黄河决下流而东淌,像驷马驾着轻车走熟路,而善驾车的王良、造父在马前车后,就和查看计算然后再占卜一样。”《盛山诗序》中说:“儒家对于患难,当拒绝而不接受,这就像是修筑河堤用来阻塞屋脊上流下的水一样;当容纳而化解它,如同水流向大海,冰放在夏天一样;用读书做文章来将忧患忘怀,就像敲击金石用来掩盖蟋蟀的叫声、虫飞的鸣叫声一样。”苏东坡《百步洪》诗说:“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之类,就是这样的比喻。

【评析】

苏轼和韩愈写文章的风格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苏轼和韩愈所写的文章用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加强形象性。就上文所举的例子看,同样是博喻,内中还有分别。用多种比喻来比一样事物的各个方面,使这样事物突显出来。如《送石处士序》,用五个比喻来比石处士的议论,“若河决下流东注”,用黄河的奔腾向东流比喻议论的雄辩不穷,“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用驾轻就熟来比喻他对所议论的事非常熟悉,非常有把握,显得了如指掌,万无一失那样。用“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三个比喻来比他的议论有先见之明。这五个比喻的文字长短错落,有变化,绝不呆板。本文中还用多种比喻来比一样事物的一个方面,像《百步洪》诗用六个比喻来比轻舟在急流中飞速地冲下去。“兔走鹰隼落”,像鹰隼从空中飞速地下来抓逃跑的兔子;“骏马下注千丈坡”,像好马从千丈高坡冲下来,“断弦离柱”,像迸裂的琴弦飞出去;“箭脱手”,像箭从手里飞出去,“飞电过隙”,像闪电从空隙中闪过,“珠翻荷”,像露珠很快从荷叶上滚下去。

《容斋随笔·韩苏文章譬喻》译文与赏析 韩苏文章譬喻

韩苏文章譬喻

【原文】

韩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韩公《送石洪序》云:“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决江河下流东注[1],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2]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3]也。”《盛山诗序》云:“儒者之于患难,其拒而不受于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4],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5]以破蟋蟀之鸣,虫飞之声。”苏公《百步洪》诗云:“长虹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6]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7]。有如兔走鹰隼[8]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之类是也。

【注释】

[1]决江河下流东:黄河决下流而东淌。[2]王良造父:古代着名的驾驶马车的能手。[3]龟卜:谓灼龟甲卜吉凶长虹:比喻百步洪的流水。斗落:突然落下去。[4]屋霤:下雨时屋脊上流下的水。屋脊陡,水流急,比喻急流。[5]奏金石:敲击金箔的声音。[6]绝叫:指惊叫。[7]磋磨:挤轧摩擦。[8]隼(zhún):猛禽,像鹰。

【译文】

韩愈、苏东坡两诗人所写的文章,运用比喻的地方重复连贯,甚至有七、八次转换。韩愈在《送石洪序》说道:“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要通过完成事情后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考实,这就像黄河决下流而东淌,像驷马驾着轻车走熟路,而善驾车的王良、造父在马前车后,就和查看计算然后再占卜一样。”《盛山诗序》中说:“儒家对于患难,当拒绝而不接受,这就像是修筑河堤用来阻塞屋脊上流下的水一样;当容纳而化解它,如同水流向大海,冰放在夏天一样;用读书做文章来将忧患忘怀,就像敲击金石用来掩盖蟋蟀的叫声、虫飞的鸣叫声一样。”苏东坡《百步洪》诗说:“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之类,就是这样的比喻。

【评析】

苏轼和韩愈写文章的风格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苏轼和韩愈所写的文章用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加强形象性。就上文所举的例子看,同样是博喻,内中还有分别。用多种比喻来比一样事物的各个方面,使这样事物突显出来。如《送石处士序》,用五个比喻来比石处士的议论,“若河决下流东注”,用黄河的奔腾向东流比喻议论的雄辩不穷,“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用驾轻就熟来比喻他对所议论的事非常熟悉,非常有把握,显得了如指掌,万无一失那样。用“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三个比喻来比他的议论有先见之明。这五个比喻的文字长短错落,有变化,绝不呆板。本文中还用多种比喻来比一样事物的一个方面,像《百步洪》诗用六个比喻来比轻舟在急流中飞速地冲下去。“兔走鹰隼落”,像鹰隼从空中飞速地下来抓逃跑的兔子;“骏马下注千丈坡”,像好马从千丈高坡冲下来,“断弦离柱”,像迸裂的琴弦飞出去;“箭脱手”,像箭从手里飞出去,“飞电过隙”,像闪电从空隙中闪过,“珠翻荷”,像露珠很快从荷叶上滚下去。

苏轼的作文之要 ——《容斋随笔·东坡诲葛延之》译文与赏析【原文】

     江阴葛延之[1],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2]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3]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4],必得一物以摄之[5],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6]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尝以亲制龟冠为献,公受之,而赠以曰:“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叶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7],岣嵝耳孙[8]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今集中无此诗。葛常之,延之三从弟也。尝见其亲笔。

【注释】

[1] 葛延之:江阴(今属江苏无锡)人,时为乡间一文士,与苏东坡无故交。[2]省(xǐng)苏公:拜谒 苏轼 。[3]诲:教导。[4]不可徒使:不可白白使用。谓用之必有因由。[5]摄之:统摄它。[6]意:立意,即文章的中心思想。[7]小冠:也称束髻冠,束在头顶的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8]岣嵝耳孙:岣嵝,谓山巅。耳孙:玄孙之孙。因远祖称“鼻祖”,故玄孙之孙称耳孙。[9] 儋[dān] 〔~县〕地名,在中国海南省。

【译文】

      江阴(今属江苏无锡)葛延之于哲宗元符年间从乡下不远万里、不辞劳苦来到儋耳(今海南儋县),看望被朝廷贬斥的 苏东坡 ,虚心向他求教。苏东坡很受感动,留葛延之在这里住了一个月。葛延之问苏东坡:写文章有什么好方法吗?苏东坡耐心引导说:“儋州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城,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必须用一样东西去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所有。那么,这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下之事,千姿百态,各种材料都分散在经书、子书(诸子百家、笔记小说)及史书之中,虽然可以得到它,可也不能白白地得到使用,也必须先得到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它们攫取过来,为自己所使用。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意。得不到钱就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没有意也就不能写出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秘诀。”葛延之听了,很受启发,当即拜谢,并把这个秘诀写了下来,转告给各位绅士。他还将亲手制作的龟冠献给了苏东坡,以表示自己的敬意。苏东坡也赋诗回赠。诗中说:“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叶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而今所见苏东坡集中没有这首诗。葛常之为延之的叔伯三弟,曾经见到苏东坡亲笔所写这首诗的真迹。

【   评析】葛延之时为乡间一文士,与苏东坡无故交,因慕东坡学士之名,不远万里去儋州拜访流放到这里的苏东坡,已属于非常之举。难怪苏东坡愿意将自己的文章心得和盘托出:“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所谓网以绳为纲,纲举则目张。有了这句话,作文的技巧已经一览无余了。

     简评:苏公运用比喻、类比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文中的苏公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墨子(或邹忌)在说话艺术方面很相似,都采用类比的手法,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引出自己想说出话。这个小文就是说写文章必须有自己的主题思想。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一句话,必须有自己主旨。如果没有思想的文章,那么写了几百几千上万个字等等只是文字的堆砌,写了等于没有写。这才是真正的作文之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8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