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其
《通鉴外纪》十卷,宋刘恕撰。
刘恕(公元1031-1078年),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受到司马光的器重,参加了《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司马光称赞他:“为人强记,纪传之外,闾里所录,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坐听其谈,衮衮不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据可考验,令人不觉心服。”所以在编书过程中,凡“史事之纷错难治者,则以诿之,光仰成而已。”他在《资治通鉴》的编写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平生著述有《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庖牺至周厉王《疑年谱》、共和至熙宁《年略谱》各一卷,《通鉴外纪》十卷及《目录》五卷。因为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不及周威烈王之前,刘恕原打算作《通鉴前纪》与《后纪》二书,使《通鉴》成一首尾完整的编年通史,后来因病放弃了《后纪》的写作计划,《前纪》也是在临终前不久,口授其子以成书,因较原计划者为简,故改名《外纪》。
《通鉴外纪》十卷,起自三皇五帝,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下接《资治通鉴》)。卷一为《包牺以来纪》,卷二为《夏商纪》,卷三至卷十为《周纪》。共和(公元前841年)以前取编世的形式,如《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帝尧》……,以及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各王。共和以后共四百三十八年(公元前841-前404年),始取编年的形式。共和以前称为疑年,不标岁阳岁阴之名,也不条列其数,可见其审慎态度。本书性质为《资治通鉴》的补编,网罗材料亦甚丰富。材料也有不同的处理,认为可信的就大书,记载不同或荒远茫昧的就采取分注或细书的形式。例如,“包牺氏”用大字,其下有“蛇首人身,母曰华胥”,就用小字注;禹“都安邑”用大字,“或云平阳,亦云晋阳及韩”用小字分注。
另外,《通鉴外纪目录》五卷,年经事纬,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之卷数,与《通鉴目录》体例相同。
《四部丛刊》中收有此书,名曰《资治通鉴外纪》和《资治通鉴外纪目录》,共五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7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司马迁发愤书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