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剑阁赋》原文_译文_赏析作者:李白
【原文】: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译文】:咸阳的南面,极目望去五千里,见高耸入云的山峰巍峨挺拔。前有剑阁横断视线,背靠青天而中间洞开。上则松涛风声呜咽萧飒,有巴山猿狖啼叫哀鸣。旁有激流飞湍奔流于沟壑,喷洒于剑阁石上,惊涛汹涌,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送别友人啊从此离去,何时才能啊归来相聚。远望君子啊何处是行程的终点,我沉吟啊哀伤叹息。视绿波东流,悲白日西沉。鸿与燕啊秋声凄凄,愁云使秦地暝色四起。一轮明月出于剑阁啊,与您两处对酒而相忆。
【评介】:古代善于作赋者多不善于作诗,善于作诗者,其作赋也往往平平。太白号称诗仙,其诗歌成就臻于极境。诚然,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赋。在数量上,其诗现存九百余首,而其赋却仅有八篇;在艺术影响上,他的赋中的确没有像《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那样超群绝伦的天才杰构。但他毕竟是文坛巨擘,不仅诗写得好,文章、赋均很出色,同样体现出他诗歌创作中的英卓颖慧之才。即使是《剑阁赋》这样短篇作品,也可看出这种特点。此赋相传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作品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写景,后部写情。
写景主要突出剑阁之险。作者送别友人似在咸阳。友人入蜀,当经剑阁而西。故作品首先由友人的前程引出剑阁。赋中写“直望五千里”,既表现出别路遥远,更欲显出五千里内诸山川皆不足道,突兀而见的,则为难中之难。故诗人大胆设想其目光极望之时,可以度越众山,直达五千里,唯独被巍然耸立云端的高山所截断。“剑阁横断”,言横截入云的高山。据《元和郡县志》载,剑阁即指剑阁道,于大剑山间,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路。剑阁为入蜀陆路必经之途。远望蜀山,唯见剑阁横截入云的高山,背靠青天开出一条路。在远望中,山是入云之峰,路是倚天架设的栈道,则友人前途之艰险可想而知。“倚天”写栈道从天上开出,极言其高;紧接着写栈道周围环境,上面是松涛、猿啼,一派肃杀凄清的景象;旁边是激流飞湍,不仅咆哮而下;且又进溅栈道之上,令人悚目惊心。从声音、从画面写出剑阁之险。
分袂饯行,本已愁绪满怀。前程未卜,剑阁凶险,尤其令人伤情。作品后半部承前对剑阁形势的描绘,陡转而写到眼前别离。写离别则以剑阁之险为基调,故忧心忡忡地问其何时归,问其行程安极。这两个问题都因剑阁之险而无法回答,“我”只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暗自沉吟、叹息。但是,惜别也罢,叹息也罢,都无济于事,友人西去是不可扭转的。眼前景物都令人神伤。沧波东流,似乎也畏惧蜀道的艰险。不畏其险而向西的只有可以度越一切关隘的白日。至于浮云西去,也会使秦地罩上一派愁绪而使天色阴暗。同这些自然事物相比,友人入蜀之难,入蜀而引起的惆怅,更可想而知。诗人在其著名诗篇《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古道,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险,不用说攀援行走,即使听人讲一讲,也会朱颜顿失。这就不能不在离愁中增加一层凶险而引起的担心、忧虑。但是,故人西去既然无可阻止,便只能以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寄托相思的形式相安慰,那就是希望他安全地通过剑阁,抵达西蜀,并且每当明月从剑阁升起之时,分居蜀地与中原的两个朋友对月举杯,相祝相忆,千里共婵娟。
作者终不愧诗仙之誉,在短小的篇幅内,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出剑阁形势。应该指出的是,作者虽长于蜀,却不曾到过剑阁。他完全凭借自己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驰骋想像,描绘出令人闻而色变的剑阁蜀道之险,并写出送友人入蜀这种特定场合下的离情。因而,在这篇小赋中也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特色。这也正是这篇小赋的可贵之处。
李白《剑阁赋》原文及翻译赏析剑阁赋原文: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乡 通:向)
剑阁赋翻译从咸阳径直向南眺望有大约五千里地,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耸入云霄的山峰。前面有剑门关横著截断去路,它背靠青天而把大山从中间断开。上面松林的寒风发出一阵阵响声,有巴东三峡那样的猿猴啊相互哀鸣。旁边激流澎湃,穿行在群山万壑之中,浪花洒向石壁,急湍喷向剑阁,水势翻腾上涌,爆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送好友你啊在这里告别,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归来?望着你一直望到看不见身影,我只有沉吟深思发出声声叹息。眼见碧水东流,悲叹太阳就要西落。鸿雁告别燕子到处传来秋天大自然的声响,天上的云也为秦地遥远艰难发愁而渐渐黑暗下来。假如今晚明月从剑阁上面升起啊,我愿意与君在两地共同举起酒杯而相互怀念。
剑阁赋简析《剑阁赋》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所作的送别赋,一方面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另一方面主要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这篇赋运用了夸张手法,正面描写了剑阁直插云间,遮断视野,倚靠青天。然后又从侧面来写,「上则」句以松间烈风萧飒猿声哀切,渲染出凄清恐怖的气氛,「旁则」句以飞湍汹涌声若惊雷,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运用环境烘托的方法侧面描写剑阁的峥嵘崔嵬。
全文主要表达了一下几点思想情感:第一,不等友人离去就盼友人归来;第二,直接描写自己无尽的沉吟叹息;第三,景因情生,以景物表现自己黯淡的心情;第四,想像离别后两人对月相忆的情形。
诗词作品: 剑阁赋诗词作者:【 唐代 】 李白诗词归类: 【写山】、【送别】、【友人】、【惜别】
我想要李白的《剑阁赋》咸阳之南
直望五千里
见云峰之崔嵬
前有剑阁横断
倚青天而中开
上则松风萧飒瑟飓
有巴猿兮相哀
旁则飞湍走壑
洒石喷阁
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
复何时兮归来
望夫君兮安极
我沉吟兮叹息
视沧波之东注
悲白日之西匿
鸿别燕兮秋声
云愁秦而暝色
若明月出于剑阁兮
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元十九年李白写《剑阁赋》.
类似赏析网络上没有找到相关内容,能提供的只有这么多了.
李白生平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5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楚辞《惜往日》原文,注释与鉴赏
下一篇: 班彪《冀州赋》原文-译文-赏析